第13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旱田将告别 “庄稼守着长江喊渴”
记者郑明桥

本报讯 记者郑明桥报道:武汉数万农民,将告别“庄稼守着长江喊渴”历史——近日,武汉市水务局确定:长江南岸易旱地区水利修复与新建工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2013年全部完工。

此前,经过两年建设,这一地区27万亩易旱农田中,18万亩供水得保障,还剩下9万亩“旱田”。

“眼巴巴看着长江水从眼皮子底下流过,地里旱得冒烟”,一位老农描述这几年大旱情景:莫说庄稼了,一些地方,一二十里挑水,人畜饮水都难。

武汉江城,又是百湖之市,淡水丰饶,水务人员说,旱灾并不是资源性缺水,而是工程性缺水。土地承包,分到各家各户,水利设施,尤其小农水,年久失修,残破不全,旱天有水也难送到田间。这种情况在新洲、黄皮、江夏3个区13个乡镇比较严重。

记者查看了黄陂一个村,田间水道基本没有石化,或固化,有的断裂,有的凸起变形。农户说,灌水中途溢漫,没水长满杂草。他们盼着早点重修水利。

据介绍,今年易旱地区水利攻坚,涉及8个乡镇,将修复99公里护砌渠道,新建或改造39座小型泵站、34处小型水源工程。

除了几个易旱地区,武汉更广大的农村,同样存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过去2年,市里完成5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1年,武汉启动7项抗旱水源重点工程建设,如蓄水量1380万立方米的黄陂滠水陡马河段橡胶坝等,黄陂区梅院泥、新洲区举水2个大型灌区工程,今年汛前建成。

去年,“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列为武汉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全市投入7.96亿元,完成塘堰、沟渠、泵站等小农水工程16630处,整治塘堰14681口,新增蓄水容积550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另有3万多口塘堰等待整治。

整体上看,这座长江边上的城市农业“工程性缺水”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水务人员实话实说,例如5000多座小型排灌泵站未实施更新改造,全市1.45万公里灌溉渠道,实施护砌的仅约20%,投入不足以及群众投工投劳较少,灌区末级渠系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

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武汉打算集中大批农田,组织大批农民,搞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记者采访中,一些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反映,如果农田水利建设滞后,规模化、现代化的基础是不牢固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