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利浦“出局” 的启示
本报记者 秦海波

又一家巨头退出了消费电子市场。1月29日,荷兰飞利浦公司宣布,将其剩余的消费电子业务出售给日本船井电机。这意味着有着80多年历史的飞利浦消费电子业务走到尽头。

纵观飞利浦这几年的架构和业务调整,其消费电子业务一直在不断萎缩。2006年8月,飞利浦将半导体业务出售;2006年9月,将手机业务卖给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07年开始,陆续大规模减持液晶面板公司的股票;2008年,不再生产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的电视机。这一次,干脆彻底退出了消费电子市场,集中力量于医疗设备和照明业务。

此前,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卡特和瑞典爱立信等也都退出了消费电子市场。有人说,欧洲企业往往更加严谨,其进行一个决策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决策周期就显得长了一些。这在某些方面是一个好的习惯,但在用户需求多样、产品更新快速的消费电子市场,这点反而成了一个劣势。和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等消费电子巨头相比,欧洲企业的产品线太单薄,对用户需求的反应不够敏捷,技术优势未能很好转化为市场优势。

败北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没有积极适应移动互联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不可否认,移动设备将持续改变全人类的生活,人们和这些设备的互动方式以及各种设备间的互动方式正在改变,这些已经迅速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潮流。而飞利浦等欧洲企业在这一点上反应迟缓,其高层坦言,由于在线娱乐的盛行,消费者不再购买蓝光和DVD播放器等。

尽管又一个巨头退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没有前景。得益于新兴市场的迅速成长,今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将同比上升。在今年初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移动、智能、大屏、高清、互联成为了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趋势。不过,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对战,逐渐转化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先决条件的“体验战”。

在群雄逐鹿的国际消费电子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占鳌头。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中韩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成为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旋律。为此,国内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应实实在在着眼于用户需求,创造最佳的用户使用体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