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但我们仍然必须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
近日,中国经济网曝光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污水直接排入黄河事件。报道称,位于山西河津市的中铝山西分公司多年来将超标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黄河,不仅多次淹没河堤边的农田,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早在几年前,环保部门已经对山西分公司生产废水超标排放行为进行公示,并作出区域限批的处理。不过,中铝山西分公司的生产废水仍然堂而皇之地通过水泥管道排入黄河,被污染土地长出来的草无法喂食牛羊,当地村民只好无奈地在堤坝上立下“此地有毒,严禁放牛羊”的提示牌。
近年来,企业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这一起起污染事件触目惊心。同时,全国不少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城市河道和内湖污染严重,农业面临污染形势严峻,城市污染有向农村加速转移的趋势。
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不仅给人们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也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表面上看,这些环境污染事件或者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或者由企业违法排放引发,抑或是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引发,但从本质上看,是我国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极端表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快速扩张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方式粗放,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只要大项目、大工程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GDP和税收,就不惜牺牲环境代价,不惜重复建设落后产能,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抛之脑后。
这种违背科学发展的理念,使地方环保部门在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中走过场、在实际运行中监管基本缺位、对环保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对违规行为处理投鼠忌器、隔靴搔痒。环保部门监管乏力,让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纸面上,对实际发生的污染环境行为不理不睬。例如,最近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因为多项违规再次陷入“污染门”。这家号称“拥有国内同行业配置最完善、投资比例最高的处理系统”的制药企业,近年来已多次被曝光,但整改并未收到效果,污染似乎也没有停止过。
因此,要坚决治理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使环境污染治理见实效,就必须出重拳、下狠招。从短期看,环保部门要真正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的环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抑制重大污染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及时发现问题,杜绝环境污染的隐患;要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从长期看,我们应摒弃唯GDP论成败的理念,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尽管当前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但我们仍然必须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美丽中国梦才不会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