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经济转型中把握改革契机
本报评论员

我国经济正在向平稳增长期过渡,将进入增长阶段和增长动力转换、逐步形成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

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呈现两个“进一步向好”:一是缓中企稳势头明显,进一步向好;二是内生动力增强,进一步向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这两个“亮点”显示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多年期盼的消费主导型经济初显端倪。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经济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也是深化改革的“窗口期”,需要我们在发展转型中切实把握改革契机,使经济回升的基础更扎实、动力更持久。

回顾过去一年,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市场疲软,许多企业都遇到了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等问题,出口不振,经济下行压力大。传统增长模式在逐步失去外部因素支持的同时,内部的一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如在消费层面上,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入调整期,住房、汽车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在投资层面上,以城镇建设为主的投资扩张能力减弱,严重的产能过剩也使得企业投资增长趋缓。再加上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都导致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由此可见,2012年经济增速7.8%是13年来的最低水平,不仅反映了周期性调整和短期需求收缩的影响,也反映出以廉价劳动力投入、能源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高速增长已经走到尽头。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向平稳增长期过渡,标志着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已成客观必然趋势,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进入增长阶段和增长动力转换、逐步形成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未来的经济发展,就是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实现这一愿景,关键在于改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才能尽快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加快改革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管理体制,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释放城镇化的巨大内需潜力;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才能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才能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释放科技进步的巨大潜力。需要看到,这些改革都涉及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很大。但形势逼人,不改不行,改慢了不行,过于激进也不行。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必须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的改革总体思路,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资本潜力、科技潜力、劳动力潜力,为未来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