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有多少正能量
□ 陈 颐

企业的能量来自个人的能量总和,员工是企业提升能量的源泉力。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的正能量,无疑是企业领导层需要学的一门新课程。

“急需正能量!让我们一起用正能量激活2013年吧!”这是我在新年收到的五彩缤纷的贺年卡中最带劲的一句“过年吉祥话”。

“正能量”是2012年在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热词。它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我对“正能量”最初的理解和体验,是在25年前。那时,我在加拿大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当推销员。那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出版公司。当时的老板明确地告诉我,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首先要拥有正能量,相信自己能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正能量”这个英文词。

那时候,我们这些推销员每天的培训内容之一,就是激发自己的正能量。老板要求我们站在镜子前大声说,“我是最强的!我怎么就这么棒!加油!”老板还常常亲自做示范:抬头,挺胸,伸出手,目光向前,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老板的手握得坚定有力,眼中的自信仿佛能把人“震”一个跟头。

一位朋友讲述了他第一次与“正能量”打交道的故事。吴伟农任一家美国在华公司的公关总监,在美国的商学院读MBA时,他从一堂组织行为学课上第一次知道了“正能量”这个词。

那堂课上,教授和学生们讨论如何释放能量以达到提高个人和企业效率的目的。进入讨论环节时,教授觉察到学生们面带倦容。其实,这是学生连续上了两节高强度案例讨论课后出现的正常现象。教授于是问道,如果用1到10分来为你们现在的能量状态打分的话,你会打几分?学生们七嘴八舌回答起来,分数都不高,有人说3分,有人答4分。吴伟农则回答说,上课之初是4分,听你讲课10分钟之后变成了8分。这种有些吹捧意味的回答引来全课堂的哈哈大笑。恰恰是这笑声起到了让全班学生解压的作用,从而获得了一种释放能量的途径。

美国教授组织行为学课堂上所讲的正能量的理论,来自于美国心理学专家朱迪思·欧洛芙所写的《正能量》一书。该书作者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和直觉实践者,这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的临床助理教授提出,正能量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是一份丰厚的礼物,它可以使时间慢下来,以便配合你天生的节律。

当然,欧洛芙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调整能量的意义。其实不仅如此。能量对于企业的运营和效率、士气等,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的能量来自个人的能量总和,员工是企业提升能量的源泉力。领导层的魅力、组织机构的设计、企业文化的传播、招聘和岗位目标的完善体系、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及绩效评估等,其实都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能量。从这个角度看,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的正能量,无疑是企业领导层需要学习的一门新课程。

岁月花开花谢,人生甜酸苦辣,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人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则能正视问题,不断将失败聚集成正能量,不断向自己设立的目标前行,最终实现了理想。

他们的亲身经历已经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励志故事:霍华德-舒尔茨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放弃了,就不会有今天遍及全球各地的星巴克;J.K.罗琳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数年之后放弃了,就不会有受到全世界儿童喜爱的《哈利波特》;华特·迪士尼如果在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302次之后放弃了,就不会有如此给大人孩子们带来无限欢乐的迪士尼乐园。

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带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投入到建设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