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业报国需科技“导航”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胡问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央站在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海洋问题,为我们船舶工业提供的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船舶工业大有可为的十年。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海军装备研制的中坚、全球航运事业的伙伴、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供应商、海洋强国建设的先锋。

近年来,船舶工业不仅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在维护国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造船业是目前中国少有的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产业之一,而且从造船完工量、新船接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衡量,中国造船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先后陷入发展的困境,2012年,经济形势再度恶化,航运业遭遇了史上最大“寒流”,经济复苏乏力和内生动力不足,对本已十分低迷的航运市场形成新的压力和冲击。摆在中船集团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局面,调结构、保交船、抢订单、稳增长,无一不是紧迫的问题。要看到,船舶制造业作为国家装备制造的支柱产业有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今后也仍将继续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要推动造船企业走出困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最实质的问题仍然在于如何能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船舶的建造水平,发展新型船舶,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业务结构,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非船业务,抢抓到发展的最佳时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滞后性影响,无一不需要科技的支撑。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路已经从“产业空心化”向“再工业化”转变。美国提出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特别是以高科技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比如以智慧地球、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等为代表,构建长期经济竞争力。对于中国船舶工业企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船舶批量化建造、船型精细化建造等方面正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作支撑,我们即使在产品建造方面追赶上世界第一,而别人已利用他们掌握的先进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领域,我们就将陷入新一轮的被动跟随之中。

中国产业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来引领,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可以换来发展,但换不来创新。在新的形势和国际环境下,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转移到自主创新上,依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中船集团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首先要突破目前这种被动的经营模式,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领先于船东的期待,由同质化竞争转向走高端发展路线,由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引领需求转变。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船舶、高技术产品等引领市场、创造需求,成为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引领者。我们从自主研发的78个节能环保船型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精选优化出40型节能降本性能突出、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船型,并辅以商业模式创新,激活了市场,已有16型船得到船东认可,获得85艘新订单,成功引领了市场。

目前,中船集团公司距离做强、做优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要想在能力上达到最强,当务之急要调整一船独大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深入开展绿色环保船型的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中国船舶工业突破“绿色壁垒”,抢占未来船舶发展的制高点。要敢于舍弃一些眼前利益,将业务从我们熟悉的造船转向海洋工程装备。

同时,要在相关多元发展上下功夫。在船舶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保障系统、船桥系统等船舶功能系统,成套与物流,国际贸易,工程承包、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和非银行金融等领域拓展业务,并努力发挥这些业务与造船主业的协调作用和促进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靠创新发展,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已经做好继续过几年“苦日子”的思想准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不畏艰险,开启中船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