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粮大户于会怀——
今年还要多种粮
本报记者 乔金亮

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通报表彰了一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镇许家村农民于会怀榜上有名。记者见到于会怀时,一身西装外加一个斯文的眼镜,让人看不出他是个农民。就是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人种了1万亩水稻,还带动合作社社员种了4万亩。

“我是种粮大户也是农机大户,自己种了一万多亩地,都是水田,单产保持在650公斤以上,收益非常好。”于会怀的话充满了轻松。可没有人想到,种粮大王的成长路并不平坦。

30年前,年仅20岁的于会怀,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台老式拖拉机,开始了简单的机械化生产。2001年,他已经拥有农机具7台套,经过多次考察,毅然决定承包4800亩河滩地,进行开荒种田。要知道,用7台机器开垦4800亩地,并不是一件易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于会怀已经发展到7000多亩地。当年辽宁省农委免费为他的地进行土肥检测。结果出来后,他很吃惊,以往的用肥居然不符合土壤情况。

在专家指导下,经过测土配方施肥,于会怀的田地每亩增产100多公斤。粮食产量节节高,于会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很快,于会怀领办的淮海农场建起来了,会怀合作社的900户社员的水稻也都实现了高产,社员每亩地至少能挣1300元。

“种地离不开三件宝,国家政策好、科技大提升、农机离不了。”今日的于会怀讲起农业科技和农机,依然充满了敬意。去年8月,合作社4万亩地面临施药的困难。飞机播撒农药,农民不用掏一分钱,全由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基金专项支出。平时一个人20天才能完成100亩的喷药任务,而飞机播撒每次可以覆盖800亩地,两天就完成4万亩的播撒任务。

“农田建设更好了,家乡发生了剧变。我觉得土地不集中、资金短缺、规模化作业水平较低,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制约了规模化生产。”于会怀期盼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和金融信贷扶持政策,支持大户集中种粮,降低抵押标准,减少资金压力。“这些年,政策好,粮食价格也逐年在提高,今年我还要多种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