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读者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呼唤风清气正公德美
北京西单北大街,人们排队候车。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近日,不少读者来信,呼吁重视和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培育个体美德,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水平,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塑造具有美德的个人。

用“最美”积聚正能量

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表现为经济发达,还体现在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一段时期以来,“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列车女孩”……一位位“最美”平民英雄用一个个“最美”瞬间的壮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些“最美”者用惊人的英雄义举,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展示了当代中国人守德向善的道德追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深刻、精炼、系统地反映出人们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公民素质的共识与认同,涵盖了最广大群众的普遍愿望,必将引领时代思潮,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构建道德大厦,不仅需要危机时刻的英雄壮举,更需要平凡生活中的举手之劳。因此,政府应积极为百姓搭建道德建设平台,拓宽道德建设的渠道,把一些相对宽泛的道德要求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体工程。

我们每个人应努力成为“最美”者。把社会公德融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从身边小事做起,在为个人和家庭谋幸福、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中彰显道德的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盛 婷)

社会公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便过马路、排队加塞、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折射出的是个别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

社会公德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公德,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生活秩序要以良好的社会公德为基础。

然而,为何会出现部分人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首先是个人利益至上的私心在作怪,一些人办事只考虑自己的小方便、小利益。其次是公德教育的缺失。目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许多学校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学生的伦理道德原则的灌输。再次是普遍的从众心态的影响。传统的随大流心理,也使得一些人不能严格督促自己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大舆论宣传教育。应该把社会公德建设当作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主动营造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风尚氛围。第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打造遵守社会公德大熔炉。父母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公德言行,学校注意从理论上引导学生知晓公德的意义,全社会注意公德建设的宣传,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大环境。第三,制定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的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文明公约,另一方面,要健全各级监督和监察制度,保障这些社会公德制度落实到位。

(湖北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范文明)

公德意识要从小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提升国民素养、建设社会公德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明确青少年文明修养的基本内容。当前,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提高青少年文明修养的核心,同时,还应把诚信守法作为重点,引导青少年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说实话、重修养,勇于用道德的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是不断创新方式手段。应重视情感、时尚、艺术等元素,适应青少年集聚、交流和信息接收渠道的新特点新变化,努力建立起全媒体的教育渠道,通过手机短信、微博、视频、动漫游戏、流行歌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面的信息,让他们乐于接受。

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文明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应建立起包括政府、市场、家庭和社会组织在内的教育引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少先队、共青团以及青少年社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作用,打造一条无缝衔接的培养链。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胡一峰)

公德意识需要教育和法律引导

张永红

在城市生活中,一些人在家里非常讲究卫生,出了家门却任由宠物随地大小便;一些人在自家阳台种花养草,在公共绿地却践踏花草……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公德意识的缺失。人们只有具备良好的公德意识,才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更多地关注他人利益和社会秩序。

公民的公德意识的培育离不开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两个方面。首先,良好的公德意识的养成教育,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在点点滴滴的公共生活中,培养人们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道德观念。

其次,在公德意识的培育中,法律意识非常重要。良好的公共秩序和较高的公共意识水平是与完备、具体的法律制度分不开的。法律以其强制力保护和促进社会的道德规范及观念的传播,抵制和削弱消极、落后的道德观念,它是维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需要的秩序和环境的保障体系。公共道德意识的养成,应该让法律法规来推动,谁如果做得不好,不将公共秩序和文明放在心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就应该受到惩罚。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