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产品流通走出困局的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玉发

☞ 问 题 价格为何频繁波动

近几年,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季节性、局部性的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现象屡见不鲜,引人注目。概括分析起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且波动频繁。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缓慢上升,10年间价格指数约上升了一倍,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不断上涨引起的。另外,人口增长、城市化步伐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也是导致农产品总体价格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是短期内大宗品种价格上涨过快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价格波动主要发生在部分农产品身上,其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受气候的影响,个别品种产地相对集中,容易受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供给不稳定。二是受上一年市场价格的影响,上一年价格高会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纷纷扩大种植面积,结果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暴跌;下一年种植面积减少又会导致价格暴涨,“蛛网理论”在现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是商人的囤积炒作,主要发生在一些生产集中、容易储存的、消费弹性低的农产品上,如大蒜、生姜、绿豆等,被投机商人用来囤积居奇,待涨牟利。从总体上看,生产缺乏计划性、市场信息不畅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的主要原因。频繁的价格涨跌打乱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心理预期,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受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农民缺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载体和通道。通常,农户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运送到附近的产地批发市场出售或由市场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收购,然后由长途运销商运到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一些大城市还形成了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市场,经过这些批发市场将农产品周转扩散到社区集贸市场、超市及团体消费单位。中转环节多,费用高,造成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其三,物流设施建设滞后。虽然鲜活农产品的批发市场流通份额占到80%,但是设施简陋和交易手段落后的问题始终有待解决。多数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和摊位的水平上,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欠缺,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设备不足。冷链不健全致使物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质量下降、损耗增加,这也是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四,遭遇商人囤积涨价谋利。近几年,商业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流域,干扰市场价格形成的现象日益严重。产地农村农户自建的冷库数量增加,被“炒菜团”的商业资本控制,用来囤积投机炒作,影响了“蛛网理论”中供给曲线的弹性,加大了价格波动的幅度。与农户追求平稳经营相比,投机者喜欢冒险,贪图赚大钱,大蒜等耐储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商家炒作导致的。

此外,我国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困难等问题。

☞ 对 策 产销对接,渠道多元化

为了克服传统批发市场流通模式的弊端,以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为目的的产销对接流通新模式纷纷出现。产销对接能够缩短路径,多元化渠道能够增加流量,对于缓解农民“卖菜难”和城市居民“买菜贵”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蔬菜新型产销对接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农超对接”是超市连锁店直接深入田间地头采购,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经纪人那里采购农产品,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经费,又能保持蔬菜的新鲜度,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近几年大城市的超市发展迅速,各超市门店之间的商圈竞争日趋激烈,开展农超对接成为超市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餐对接”是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将农产品直接向餐饮企业门店配送,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大型连锁餐厅、学校和机关单位的食堂等。这些餐饮企业本身都有稳定原料供应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部分特色餐馆对食品原料产地也有特定要求。

——“社区直送”模式是产地的蔬菜直接送往居民社区销售的一种新模式,主要由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来开展配送业务,在居民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单位的支持下,建立固定的蔬菜销售点,特点是价格较低、新鲜,但店铺规模小、蔬菜品种有限。主要是帮助解决一部分社区居民买菜不方便的问题。另外,有机蔬菜等高档优质蔬菜可以针对社区的高消费群体开展订单销售、配送到家,满足消费者的个体化需求。

——“周末菜市场”是一些城市社区为应对蔬菜价格上涨推出的一项举措。有些社区蔬菜销售网点少、超市蔬菜价格高,导致普通居民买菜难。开办公益性的周末菜市场,组织郊区农民合作社或企业前来卖菜,起到了平抑菜价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国外比较盛行的模式——“产消联盟”。该联盟是生产者团体和消费者团体共同结成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采用会员制方式,入会者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同时享受一定的待遇。消费者可以到生产者的田间了解生产过程,参观并体验农事活动,确认并购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生产者通过交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取向,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从重视交流的意义上讲,“产消联盟”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直销模式,也是增进城乡交流与协调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模式在北京等大城市郊区已经

☞ 展 望 抓重点打造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必须加快发展。从当前发展趋势看,今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将围绕批发市场改造、产销对接、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公益性投入及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批发市场将加快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批发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今后,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电子结算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将会加快,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上下游主体的对接将会愈加密切,效率不断提高。

第二,连锁超市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连锁超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鲜活农产品是超市吸引消费者的主要促销产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蔬菜新鲜、安全和低价的要求,超市有动力开展农超对接和主动进行供应链管理。目前农超对接主要以大城市为主,预计今后几年将在中等城市展开,份额也将会有所上升,并形成稳定的超市鲜活食品供应链。超市要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必须加强源头管理,重要的是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具有利益链接机制的对接关系。

第三,流通渠道多元化将是农产品流通今后发展的趋势。要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高、消费者不满意的问题,就要发展多元化的流通模式,拓宽通道的宽度,形成各种渠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的流通格局。“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社区直送”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形式各具特点,都能在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和稳定价格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应大力提倡和推广,逐步形成多元化流通格局。

第四,源头控制和供应链建设将成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经营的鲜活农产品不出质量安全问题,食品经营和销售企业需要认真对供货基地进行考察确认,只有那些经过无公害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地才能成为他们的货源基地。连锁超市和餐饮集团统一组织采购,通过建设和控制供应链来保证食品原料安全。

第五,对公益性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投入将会不断增加。在大城市由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将会有利于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发挥稳定价格和推进现代流通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市场乱建、无序竞争、摊位费高、外资控股、垄断经营、市场上市等诸多问题,还有赖于农产品市场流通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健全,为管理和调控提供法律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