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辩证看待消费 市场新动向
本报记者 欧阳优

这段时期的网络消费狂欢引发各界热议。加之最近有消息称,预计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投资,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消费这驾马车的新期待。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消费市场的这一新动向?消费是否已如人们盼望的那样,处于一个新的上升时期?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漆云兰。

近来的电商“造节”促销,引发网络消费热潮,这是一次性的“狂欢”,还是消费信心的高涨?

漆云兰:“双十一”、“双十二”现象的背后有其客观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方面,网络的普及和网络购物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短时间内完成庞大的网络购物交易量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而另一方面,在电商们采取大力度限时、低价、大折扣促销手段的情况下,必然吸引大量网络购物者集中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行为,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时点上的消费高潮。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从网络消费热潮得出我们消费市场繁荣、消费信心高涨的结论,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营销策略引发的集中消费热潮。当然,总体而言,2012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有预测说,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消费已经处于新的一个上升时期?

漆云兰:单纯从数字上来看,去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超过同期投资50.5%的贡献率,是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但我认为至少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待这个数值的变化。一方面,这是我国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结果。但另一方面,这也与拉动经济增长的其他“两驾马车”“不给力”有关系,投资和进出口增幅双双回落,相应强化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此外,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总消费额的增长,更要关注居民的实际消费量和消费质量是否真正有所提升。我国正在进入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未来10年,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认为消费都将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消费结构将会不断升级,消费贡献率肯定会不断提高。可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处于一个新的起点。

横向比较一下,我国消费率明显低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一些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消费率,您怎么看?

漆云兰: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有其一般的演变规律,在工业化阶段内,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一般规律。此外,各国经济制度、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环境、社会价值不同,消费率也有所不同,并不存在普遍适用于同一发展阶段所有国家的特定消费率和投资率。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难做横向比较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国情是: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变化趋势与工业化阶段投资率和消费率的一般演变规律是基本吻合的,但不论与一些国家相似发展阶段以及美国、日本的历史情况相比,目前我国的消费率都明显偏低。因此,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仍应多渠道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我们的主要欠缺在哪里?

漆云兰: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人们消费预期不乐观;又如,居民收入总体偏低,消费环境亟待改善等等。这些有的是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来改善,有的则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相应调整。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这是最具有弹性的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收入倍增”计划,特别指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这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意味着真正有消费意向的人的消费能力提高了。而且,这也是从中长期来看真正能够释放消费需求的基础。

这些年来,大家都把城镇化当作是扩大消费的关键,认为城镇化将大大增加居民消费。那么,在现阶段下,农民转成市民真能带来消费的腾飞吗?

漆云兰:客观地说,城镇化一定能够带动消费。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农民变市民肯定将面临消费支出的上升,将从自给性消费转变为所有生产、生活资料要从市场购买的状态,这必然会带来消费数值的增加。

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城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就当下而言,首先要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户籍改革、城市承载力等问题,才能实现农民转成市民后带来的消费腾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