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相关安全信息应该让公众知情,各地水质监测结果也不妨按月拿出来晒晒。只有加强监测,实事求是地公开结果,才能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饮水安全的保障工作
北京“水专家”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引发热议。后来,这对专家又作了进一步解释,除了对水质可能存在的隐患有担忧,选择水的过程如此精细也与他们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相继作出回应:北京市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监测控制体系,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可以放心喝的。
这里提到的国家饮用水标准,是指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强制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这是1985年制定生活饮用水标准后,20多年来第一次提标,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到106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指出,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而2008年至2009年间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的普查,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
也就是说,在新标准的引领下,我国城镇供水水质正在逐步提高。然而,按照抽样检测水质达标率83%计算,依然有17%的出厂水质不达标。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水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应对这样的挑战,切实保障水质安全,应该从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做起。
而按照这一标准,哪些城市的自来水厂水质是能够令人放心的,又有哪些城市的自来水厂没有达标,不合格原因在哪儿?应该如何改进?这些信息都应该让公众知情,各地水质监测结果也不妨按月拿出来晒晒。只有加强监测,实事求是地公开结果,才能消除人们的担忧,才能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饮水安全的保障工作。
此前,反映空气质量的指标PM2.5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增设了许多新的检测设备,并及时向公众公开监测结果。水质也应像PM2.5一样,有关部门在加强监测力度的同时,全面公开监测结果。
另外,饮用水从水源地到最后的水龙头,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106项指标的硬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专家指出,管网的“二次污染”和二次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居民小区内的二次供水设施主要由开发商负责,开发商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物业公司懒于维修的情况都多多少少存在。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供水管网的监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居民小区内管网、水箱等的定期清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