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儿童药成“鸡肋”
王轶辰

被我国药企无奈之下视为“鸡肋”的儿童药品市场,长期以来便成为少数外企以及合资企业的“肥肉”。要解决儿童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积极性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儿童用药法规,规范儿童药品市场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力促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上市。其中,作为我国医药产业“软肋”的儿童药产业亟须破除瓶颈,做大做强。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最新预测,未来我国儿童用药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达到669亿元。我国儿童药品市场潜力巨大,然而,数千家药厂中生产儿童药品的屈指可数,有足够科研实力、能自主研发儿童新药的专业药厂更是寥寥无几,造成90%的儿童药市场被为数不多的外企瓜分。同时,儿童药企的匮乏还直接导致国内市场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药品甚至供应短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内诸多药企将如此大的“蛋糕”拱手让给外资企业?

看似足够让人幸福得晕眩的庞大儿童药品市场,在国内现有市场环境下,潜在市场份额只是一堆苍白无力的数字。此中原因至少有三:其一,儿童药研发成本过高且工艺复杂、周期长。从项目确定到研发,一种专门适用于儿童的新药的费用往往不是一家药企承担得起的,企业往往面临投入巨大回报甚微的局面。其二,临床试验难。独生子女时代,找“小白鼠”的任务异常艰难。而对于任何一个药物,没有临床试验数据作支撑,是得不到国家食药局的批准的。其三,政策有瓶颈。在儿童药品研发、流通、使用、定价、招标等方面,少有优惠政策。

在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的掣肘下,国内药企要想与在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下的外企“掰手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被我国药企无奈之下视为“鸡肋”的儿童药品市场,长期以来便成为少数外企以及合资企业的“肥肉”。

要解决儿童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积极性尤为重要。从安全用药的立场考虑,有关部门需要明确规定相关政策补贴,鼓励国内药企参与儿童药品研发;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前提下,对参与研发生产儿童药品的药企进行扶持;在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的儿童药品经临床检验推向市场后,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让更多的药企投入到儿童药品的研发生产中。

此外,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儿童用药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立法和加大执法的力度,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对儿童药品的规定,制定合理科学的用药法规,促进儿童药品的开发,规范儿童药品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