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农民工回乡创业新选择
本报记者 李春霞

迎着晨曦,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枫元村的“明坤农家乐”开张了。店主熊明坤驾着面包车驶出了寨门,前往镇上买菜,熊明坤的妻子张正会忙着在厨房点豆腐。

几年前,枫元村的入村公路修通了,迎来了不少前来避暑的外地人。看到商机的熊明坤,在枫香镇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饭馆。自打经营“明坤农家乐”以来,熊明坤一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枫元村这个背靠大山的小山村,也奔上了小康路。

农家乐的生意真正红火起来是2008年。这一年,遵义升级的“四在农家”创建汇集到该村,农村的旧房被改造成青砖白墙的黔北新居,村村也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整个农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0多年来,遵义市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主题,抓住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核心,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以“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七个一”即: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有一套家具和家用电器;安装一部家用电话;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间卫生厨房和厕所;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五通三改三建”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

通过这两项工程,遵义市的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熊明坤的农家乐,已变成有16个房间的两层旅馆,每年的毛收入增加到40万元。目前,枫香镇的乡村旅馆发展到80余家,床位1500多张,每年接待的游客达20多万人次。

枫香镇党委书记付文怀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人均年收入快速增长。去年镇上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6507元。

截至目前,遵义市的“四在农家”创建点已达8100多个,覆盖23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1700多个村,受益农民达540万,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0%。

在“四在农家”的创建过程中,遵义市还探索出一套“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在资金上采取“财政补助、单位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资助”的投入方式,在推进中强化“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入户、群众自主”的组织措施。

采访过程中,记者无论走进哪一户农家,好客的老区人总会送上一杯甘甜清冽的茶水,“求富,求学,求乐,求美”这些朴素的愿望正在老区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