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10周年。这10年,百万设计建设者和数十万移民群众用智慧、真诚和奉献,编织着“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建造着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
按照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三季度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完工并于2014年汛后通水。以南方充盈之水滋润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将要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可以使地下水超采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每年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将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模空前,建设的难度也超过以往。中线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江水一路北上,要顺利抵达目的地,必须先从黄河南岸到达北岸,江水该怎样穿过黄河?经过反复科研,水利专家创造性地设计出十字形立体交叉——通过两条长4250米、内径7米、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穿黄隧洞,让江水从黄河底部穿越。
这样的困难与挑战还有许多,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建设者用一次次创新实践将它们破解:东线一期工程全线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具有规模大、泵型多、扬程低、流量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是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北京市西四环暗涵通过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穿越五棵松地铁站,实现世界上首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为了生命之水顺畅到达北方,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大坝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加高工程涉及库区移民安置34.5万人,其中湖北省18.1万人、河南省16.4万人。移民工作是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两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背后有移民们的理解与奉献,也离不开公平、透明的政策支持。如何实现移民“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各级党委、政府站在移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提高征地移民补偿标准,针对库区移民状况研究优惠和扶持政策,按人均补足24平方米进行建房差额补助;将被征迁群众生产生活安置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多渠道安排资金,协调地方在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使移民群众早日融入当地社会。积极谋划和实施生产开发项目,举办种植、养殖、务工等生产技能培训班,开展劳务输出活动,增加移民收入。
如何保证北上的水质全面稳定达标?东线治污工作选择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着力推动河道沿线各地经济转型,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并通过各种途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取消排放特权,为治污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东线沿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均较规划实施前削减80%以上,入河总量已基本达到或接近目标控制要求。
南水北调工程将为沿线亿万群众送上生命之水、幸福之水、和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