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中国” 大家谈⑨
“红线”不可逾越
——从三个“最严格制度”谈起
刘松柏

本期主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个最严格的制度,抓住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和关键要素,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最强音。

土地、水、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以支撑的重要资源。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不断增长,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2011年全国共批准建设用地58.8万公顷,同比增长35.9%,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全年总用水量608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是资源刚性需求的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则是土地供应紧张、水资源短缺、环境总体形势十分严峻的硬性约束。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同时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适宜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耕作的土地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今后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不到30万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最大瓶颈,实行“三个最严格的制度”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已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划定了“红线”,建立“最严格”的控制指标。水资源方面,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在土地资源方面,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在环境保护方面,确定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减排约束性指标。

这些“红线”和约束性指标,不能触碰、不可逾越,必须完成。“红”就是最严格,“线”就是管控目标。实行三个最严格的制度,就是要将这些“红线”和约束性指标落到实处,发生效力,产生影响,切实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迈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当前,落实好三个最严格的制度是当务之急。落实好这三个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责任追究,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

落实三个最严格的制度,必须“责任为本”。近年来,资源环境违法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因在于责任追究不到位、制度没有有效执行。比如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往往止于“约谈”;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往往是“罚酒三杯”。轻飘飘的问责,不但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鼓励了违法行为。因此最严格的制度必须要有最严格的问责,必须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落实三个最严格的制度,必须“理念为上”。粗放的资源利用,不加节制的城市化扩张,不计质量不讲效益的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些地方政府还停留在传统的“GDP挂帅”理念中难以转弯,一些企业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置于发展考虑的优先位置,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落实三个最严格的制度,必须“节约为先”。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低利用、生态环境的损害为代价来实现。在当前资源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使用效率又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水平,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才能破解水、土地等资源瓶颈。

有了三个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中国建设才能更有力、更顺畅,我们生活的家园才更加漂亮宜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