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来务工者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舒 丹

西湖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要,西湖区积极构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新模式,为他们编织起一张温暖的服务保障网。

闲散工有了“避风港”

在西湖区广场南路205号,有一间外来务工人员都爱“逛”的超市——恒茂华城散工劳务超市。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合适的雇主,还可以享受到劳务维权、技能培训、计生服务、办理暂住证、子女入学等政府提供的“一条龙”服务。

“以前都是站在马路边上等,累了地上一坐,困了墙角边一躺。”正在超市等活干的袁乐仁,来南昌务工已经10多年。他说,“现在不受风吹日晒了,活也容易找,还有免费的电视看,冬天还有热水喝”。

今年9月3日,作为江西省首家散工劳务市场,南昌市恒茂华城散工劳务超市正式试营业。“这个劳务超市只为散工服务,地方不大,但是却做到了‘散而不乱、小而不弱’。”工作人告诉记者。每天,值班人员对用工情况进行登记,每个人都有派工单,有身份证复印件和电话等基本资料,并向雇主出示服务联系卡。

自试营业以来,南昌市恒茂华城散工劳务超市已有注册散工528人,涉及11个工种,已为600多个单位和个人派工3万多人次。

家门口享受“精神食粮”

一下班,务工人员李赣生便匆匆朝一里开外的“桃花镇三村农家书屋”走去。李赣生是南昌市水厂路一家物流公司的搬运工,尽管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但赶起路来仍是脚下生风。来到农家书屋,他径直走向农民工专用书架,取下《汽车物流与信息技术》一书。

“出来打工这么多年了,感觉还是得学一门技术。”李赣生说,自打农家书屋办起来后,前来学习的务工人员络绎不绝。记者在“农民工专用书架”上看到,上面不仅有实用就业技能知识书籍、内容丰富的就业信息资讯,还有不少社会保障信息、法律援助资料被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方便务工人员查阅。

西湖区图书馆馆长余江华告诉记者,如今“80后”一代正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与老一辈相比,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为此,西湖区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优势,在开辟农家书屋的同时,还推出了“工地流动书屋”,为务工人员送去精神食粮。

户籍新政送上“定心丸”

最近,蓼洲街社区住户李国荣一家喜笑颜开。原来,他们一家终于进城落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李国荣在南昌做泥工做了10余年,让他最苦恼的事情就是一家人户口都在南昌县的偏僻农村,对日后的子女教育、工作、社会保障都极不方便。他将一家人想落户到南昌市的想法告诉筷子巷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王柳青后,王柳青立即找到适合李国荣一家落户的户籍政策,并帮助他们整理材料,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就办好了户口迁移,李国荣一家顺利地落户南昌市区。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的问题,关键是实现教育、就业、医疗等权益均等化,这些都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连。”西湖区人保局局长雷雳说。

“我们正准备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西湖区区委书记周智安说,“到‘十二五’期末,至少解决20%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