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生态有色行业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起构成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一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升华和深化,令人精神振奋。同时,对长期困于高污染、高能耗的有色行业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有色行业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旧有发展理念和政绩观的影响,有色行业治理环境污染、淘汰高能耗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和任务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2010年,有色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99%,但其能耗却占全国的2.8%;同年,全行业“三废”排放量平均值约占9种材料制造业的6%,且随着有色金属产量的提高,“三废”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在矿山开采、冶炼等各环节中,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地方项目上去了,GDP增加了,但浪费了资源,危害了生态环境,损害了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长久利益。

如何建设生态有色行业?答案只能是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应当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将其融入贯穿有色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创新驱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有色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协调一致。

十八大报告提出应注重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经验和教训表明,监督和奖惩不力、制度措施缺失是有色行业实施治理环境污染、整顿资源无序开发和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的一个软肋。应当把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负荷与危害、生态效益真正纳入经济效益和项目投资效益评价体系中,为建成生态有色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薛济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