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军营走出七位世界冠军
本报记者 张 忱 通讯员 王 琦 辛学波

12月6日,世界羽联公布了新一期的球员排名榜,林丹和李雪芮继续名列前茅,显示出这两位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女单打冠军的良好状态。很多人都熟悉他们的骄人战绩,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羽坛高手来自于同一支球队——南京军区政治部体育训练中心羽毛球队。这支球队先后培养出林丹、赵婷婷、汪鑫、蒋燕皎、潘攀、何汉斌、李雪芮7位世界冠军,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202次成功问鼎,被赞为“冠军摇篮”。

走进南京军区羽毛球队,军营的感觉依然鲜明:球馆墙壁上挂着国旗和军旗,“祖国荣誉高于天,军人使命重于山”、“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等标语随处可见。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林丹面向观众右手行标准军礼,激发全场人员雷鸣般掌声。

近几年,随着羽毛球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国内外同行前来取经。可他们到了队里一看,发现“真经”其实很简单,就是从难从严,苦练、苦练、再苦练。训练场里,鞋底与地板紧张的摩擦声接连不断,激昂的呼喊声不绝于耳,让人感觉到浓浓的火药味。一个技术动作练习,常规做10分钟至15分钟,他们做30分钟至40分钟;网前小球处理,一般练300个左右,他们练1000个。队员平均每天跑动近10公里,挥拍近万次,常常累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初来乍到的队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的日常训练量比地方队多了2倍。艰苦的训练,不仅练出了队员的体能和技能,更练出了战斗意志和军人的血性。

战场无亚军,打赢是军人的使命。对于这些穿着军装的体育健儿来说,赛场就是他们的战场。凭着军人的血性,无论对手多么强大,环境多么艰险,挑战多么严峻,南京军区队的队员们总能豁得出、冲得上、顶得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何汉斌和搭档于洋曾经前景一片光明:只要在瑞士公开赛上夺冠,就能夺取参赛资格。可就在他们信心满满准备出征时,意外发生了:何汉斌在赛前训练中不小心撞伤了左膝,导致稍作运动就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他的运动能力。怎么办?赛程已定,不能换人,要么带伤上阵,要么拱手将参赛资格让与外国选手。何汉斌咬紧牙关,坚持参赛。经过数天鏖战,何汉斌和于洋终于以5连胜的战绩如愿夺冠。

现在,南京军区羽毛球队已经人才济济,可在1992年建队起初,他们的实力还只能在国内比赛中当“配角”、做“陪练”。为了尽早招收一批能挑大梁的队员。教练员们寻遍了辽宁、浙江等10多个省市体校,终于将一批优秀人才招致麾下。然而,尽管这批队员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却因年龄和伤病等原因,无法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球队反躬自身,决定通过自主培养,夯实发展后劲。他们充分利用“军”字品牌,发挥“双计分”等政策优势,不断从地方吸收“新鲜血液”。2006年以来,球队与深圳南山区体育局、南京市下关区羽毛球运动学校等机构合作建立了后备人才培育基地;并与福建、江西、湖南等体育大省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先后吸纳了何汉斌、李雪芮、秦金晶等18名优秀球员,其中很多人后来都被培养成为国际羽坛名将。

为了在与强手对抗中锻炼队伍,球队大胆提出了建立国家训练基地的申请。1998年,国家队在南京军区羽毛球队设立了首个“中国羽毛球协会训练基地”。每次国家队集训,国内各支青年队的顶尖高手都会云集基地。球队近水楼台,尽可能把队里有潜力的队员都推上前台,与高手过招。队里的赵婷婷、汪鑫等多名队员,都在与国青队的共同集训中提高了技艺、打出了名气,自此走上了世界冠军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