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演艺产业多一些范例
韩艳军

继在上海首演一周打破千万票房之后,12月21日,中文版音乐剧《猫》将移师北京在世纪剧院与观众见面。这是上海亚洲联创继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之后,打造的第二部中文版音乐剧。也是音乐剧《猫》继英语、德语、日语、韩语等不同语言版本问世后的第十五个版本。此次《猫》中文版的制作,邀请已制作了14个语言版本的资深制作团队,从演员选择、排练,到布景、服装、道具制作,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保证了经典剧目的国际品质,打造出了一部原汁原味的《猫》。很多看过英文原版的观众纷纷表示,这部音乐剧的中文演绎,较之英文版的《猫》毫不逊色,不仅让人欣赏到那些脍炙人口的音乐,同样能体味到那起伏跌宕的故事和细腻入微的人物心理。

遗憾的是,如今像亚洲联创这样精心做剧目、悉心打市场、用心创品牌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每当元旦、春节临近之时,演出市场上打着各种名剧、名团幌子的演出开始粉墨登场。比如,去年的新年音乐会市场上,仅以维也纳、施特劳斯冠名的乐团就有四五个之多。而冠以俄罗斯一流芭蕾舞团头衔的至少也有三四个。不少观众坦言,看了这些演出,真正是花钱买了教训,因为这其中不乏“山寨乐团”。一位演出商曾私下透露,她一年只在元旦、春节做一两个项目,两个月之前就开始打广告,做足宣传文章后,再找一个大点儿的剧场,这样演一两场后就可以大赚一把。在她引进的一场异国歌舞演出中,不仅省去了翻译费用,甚至连字幕也不打,观众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是什么。应该说,这些良莠不齐的演出尽管短期内带来了市场的一时风光,但从长期看,却造成了演艺市场的鱼龙混杂与杂乱无序,败坏了演艺团体在观众中的口碑与形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为让中文版《猫》的翻译不“跑偏”,剧组曾先请翻译人员将英文版翻译成中文,再将中文版交给另外一组翻译人员翻回英文,而由此反复多次,恰恰是为了确保内容的精准与传神。

此外,演员们的全身心投入同样令人感动。在中文版《猫》中饰演“领袖猫”的丁伟来自中国歌舞剧院,虽然他几乎已将世界名剧演了个遍,但用母语来演唱外国经典剧目还是头一回。经过上百天的封闭训练、几十场的正式演出,他戏言自己都已经成了“喵星人”。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著名导演陈维亚说,“一部名剧,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演员,在一个有经验、有实力、有眼光的专业机构组织下,瞄准国际水准,精益求精地在短时间内推出剧目、组织演出、占有市场,其速度、效率、质量令人赞叹。以剧目设团队、以国情定形式、以市场促营销、以演出带管理,这种适应未来市场的运作方式可谓是低能耗、高产出,也很值得大家思考。”

我们的演艺产业假如多一些像亚洲联创这样精益求精的团队,多一些像中文版《妈妈咪呀!》、《猫》这样成功的市场范例,那么,我们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就一定会迈得更稳健、更踏实、更快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