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中南部的国际重要湿地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众水汇合之地,也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因为分布有这两大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维护“中华水塔”碧水长流,更好发挥扎陵湖-鄂陵湖湿地在防洪蓄水、维持水量平衡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03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保护工作已有起色。
保护区投资75亿元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内容包括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湿地保护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其中湿地保护工程总投资4060万元,实施面积达58万亩,在以扎陵湖和鄂陵湖为重点的典型湿地范围内,实施了植被恢复和封草育泽加大管护等有效措施。通过工程实施,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为活动对湿地资源的影响,植被盖度增加,湿地生态功能得到逐年修复。多年监测表明,三江源地区湿地及沼泽面积增加近142平方公里。2003年扎陵湖、鄂陵湖水域面积为历史最低点,分别为493平方公里和578平方公里,2011年它们的水域面积则分别达到560平方公里和677平方公里。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进一步加大对扎陵湖-鄂陵湖湿地的监测工作。分别在扎陵湖、鄂陵湖及周边区域设置湿地监测区2处,鸟类监测区6处,野生动物监测样带2条,野生植物监测样地20处,监测区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保护区工作人员克服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对监测区域内的湿地水位痕迹、鸟类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植被生长等各相关因子进行了监测,自2009年以来,先后在该区域开展了30次历时120多天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工作,行程近30000公里,监测区域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监测结果显示,扎陵湖-鄂陵湖湿地在面积增加、入湖径流量、补给来源稳定性、水量、水鸟种群稳定及各类植物生产量等监测指标上均达等级“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