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阜新:
青山工程还百姓 一个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宋志芳

初冬的中午,阳光照耀着东梁转角河套,远处的针叶及阔叶树种在风中摇摆,与低矮的灌木错落有致,地上偶尔飘起泛黄的落叶,冬日的景色宜人。如果不是介绍,记者无法想象脚下这块地方曾经垃圾成山,脏水横流。

东梁转角河套是辽宁省阜新市人民的母亲河——细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当地东梁镇转角村。由于该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存在着大大小小10多家煤矿,长期往此处倾倒堆放矸石、煤渣,导致河道阻塞,当地水资源和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住在这附近的人都知道,过去大风天漫天刮灰,下雨天脏水到处淌,老百姓真是叫苦连连啊。”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今年,阜新市启动了青山工程,修复因开矿、修路等开发行为而遭到破坏的山体,还荒山秃岭下的百姓一个美丽家园。按照统一部署,今年年初开始进行治理,将河道进行清淤疏通,矸石及粉煤外运,河道堤坝采用毛石砌筑,砌筑浆石护坡。河道两侧矸石及粉煤全部外运,在河道两侧栽植常绿针叶及阔叶落叶树种,修建休闲避暑景观凉亭,铺设高标准砖石。

如今,矸石山的痕迹已荡然无存,树木变多了,河流变清澈了,天变蓝了,群众也有了一个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道路通畅了、风沙少了,还多了赏景、锻炼的好地方。我们打心眼儿里欢迎这个工程。”正在散步的63岁村民陈明满心欢喜地说着。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青山局负责人介绍说,青山工程与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并称为辽宁省改善生态的“三大工程”。青山工程包括“小开荒”还林、退坡地还林、工程封育、闭坑矿生态治理等八大工程。矿山修复治理过程中与土地整理、城镇化建设、工业区建设项目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建立矿山治理长效机制紧密结合,逐步形成青山绿化、土地集约、招商建业、反哺青山长效机制的治理模式。

今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青山工程治理任务为4584亩,占全市任务的80%以上。目前,该县实地验收1488亩,合格面积1275亩,完成率达110.9%,合格率达85.7%,青山工程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