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李 仁

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下,建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根据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实,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可以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五大具有紧密联系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第一,基础性支持体系。工作分析系统、获取与再配置系统、绩效系统、薪酬系统和培训与开发系统,这是人力资源研究方面的基础性内容。但当这些基本理论原理同具有特殊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相结合时,其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变化,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特指性理论,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企业知识型员工其工作分析、获取与再配置、绩效、薪酬、培训开发等为研究对象,以形成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工作分析管理、获取与再配置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基础性支持体系的重点是建立工作分析系统、绩效系统、薪酬系统,难点是在应用中这几个系统内部流程及相关要素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如何保持某种合适的联系,尤其是做到绩效评价与薪酬待遇等的一致性。

第二,创新性支持体系。创新是各类组织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则是其灵魂,这是由高新技术企业及员工特点所决定的。但是,现行的企业创新大多局限于制度创新上,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员工培育、成长、发展提供制度支持,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缺乏针对性。因此,我们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员工特点,不仅仅注重单一的制度创新,还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基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创新体系,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当作一个整体来指引人力资源方向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等。换言之,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效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实现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突破,使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管理企业员工创新活动的层次,可以极大地丰富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以及引起管理方式的相应变革,这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战略性支持体系。产业集群、高新区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等,是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重点领域,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关注的重点。研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还需要跳出这类研究束缚,尝试把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同产业集群、高新区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等结合起来,确立起立足于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战略、立足于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团队管理优化战略、立足于企业战略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系统。通过实现结构性优化的团队管理,建立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契合机制等,保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效性及降低管理成本。

第四,平台性支持体系。有些高新区在科技中介能力建设中,都把建设重点和评价标准放到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而没怎么关注科技中介自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面,导致科技中介人力资源能力不强而影响到服务与转化能力。因此,需要加强科技中介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科技型中介机构应实现从只强调提供优质服务到更强调内部人才配置、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变,建立起“内部配置、外部服务、战略联盟、网络支持”的人力资源运行新机制,使强化科技中介人力资源能力成为增强科技中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突破高新区在专业孵化器人才问题上只注重吸引人才的局限,促使专业孵化器不仅注重吸引人才,而且也注重孵化人才,通过建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孵化并进机制,重点采取人才租赁、交流沟通、高端培训、指导和监督等运行方式,来增强专业孵化器的人力资源能力,从而使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各类科技产业园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形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中介、专业孵化器人力资源体系。平台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对高新区科技中介、专业孵化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预警性支持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及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使规避人才各类风险及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和保证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成为可能或现实。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指标体系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劳动生产率、培训支出比、信息沟通效率、公司治理结构等。这一指标体系的特点在于,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财务、客户、业务流程、企业战略目标等的高度结合。另一类指标体系由人力资源总量决策预警体系、工资成本决策预警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决策预警体系、专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成本控制决策预警体系、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能预警模型、员工忠诚度预警体系、员工满意度预警体系等8大系统构成,这一指标体系的特点则在于量化度高、科学性强。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可以区分为技术路线和实战路线两个方向,前者着眼于危机预警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预控对策;后者着眼于整体性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制度化管理等。采取技术路线和实战路线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因而也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