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方式要尽快适应新要求
吕立勤

近期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下,经济走势已趋于稳定。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能够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能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做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高不高,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不合理;而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与否,又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利用世界经济的上升周期,加快推进沿海外向型发展战略,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的发展方式遇到严峻挑战。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趋于稳定,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却依然十分艰巨。尤其是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不到10年时间,如果不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可能错失发展新机遇。

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绕不开转变发展方式这个老话题。党的十八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对老话题提出了新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按照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深化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动力。

着眼近期,围绕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要求,从消费、投资和外贸入手,形成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变的合力,应是重点。在消费方面,要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积极扩大内需,弥补外需增长乏力的“短板”。在投资方面,要把握好稳投资、扩就业和调结构的关系,既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扩大就业提供支撑,也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条件。在外贸方面,要统筹兼顾出口与进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传统出口优势与高附加值出口新优势之间的平衡发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