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投资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掏钱包前须三思
殷 楠

近期,华夏银行员工私卖某款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投资者关注。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掏出钱包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还请三思。

银行理财产品向来被投资者视为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然而,这类所谓“安全”的理财产品近年来却频频显露凶相。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消息不绝于耳,这让不少投资者美梦破灭。近期发生的华夏银行员工私卖某款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的风波,终于再次引发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信任危机。

面对琳琅满目的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怎样才能在追逐收益的同时规避风险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在掏钱包准备购买理财产品前,应该多想一想,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投资者首先要问自己的是,购买的是哪种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主要为股票、指数、汇率及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较高,但投资期限一般较长,且产品设计复杂,因此比较适合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还是谨慎为宜。而投资方向涉及债券、银行拆借、信托贷款、货币市场工具等的资产组合类理财产品,风险较低,预期收益率水平适中,而且多为1年期以下的中短期产品,较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但这类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者需要警惕相关风险。

投资者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自己对于选择的理财产品挂钩对象是否有一定了解。比如挂钩黄金、石油、期货、汇率等品种的理财产品,由于波动性和风险系数大,要求投资者对这些市场比较熟悉,且具有相当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如果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品种不了解,不适宜大比例购买。

投资者在确认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仔细阅读理财产品协议。虽然银监会规定理财产品不能再像“天书”一般让投资者看得云里雾里,对风险提示也有了一定的规定。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协议仍有“猫腻”,如加入过多条款,使客户没有精力逐字阅读,从而忽略了隐藏其中的对客户不利的信息。

投资者还应该问问自己,如果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等情况时,自己是否可以承受。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认真填写银行的风险测试表,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期限相匹配的产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资者自身主动规避风险,还需监管层和银行加强事前监管和内部管理,杜绝售前销售误导,进行风险提示,并实时发布产品运行情况,防患于未然。

总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投资行为,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收益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应常怀风险意识,常持谨慎态度,远离高收益低风险、稳赚不赔等不实口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