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病负担减轻了 患者就医方便了
北京“医药分开”扩容提速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医药分开”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继今年7月以来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两家大型公立医院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后,从12月1日零时起,北京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也开始正式推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将进入深入推进阶段,鉴于试点所取得的成果,明年北京将在全市推广医药分开,部分二级医院和央属医院也有望加入。

12月1日早晨7点30分,天坛医院门诊大厅内,取药窗口上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医药分开前后的药品价格。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的陈丽告诉记者,自己不仅顺利挂到了呼吸内科的普通号,还发现药价明显下降了,“我平时吃的降压药络活喜原价为每盒38.1元,现在只要33.14元。”一位就诊患者在微博上发表感慨:“第一次到同仁医院,就赶上了医药分开,医事服务费改革今天第一天实施,虽然医事费42元,但最后感觉还不错,医生态度很好,约了小血管瘤手术,总费用411元,只开了3.8元的药费,比我的心理价位低多了,这种改革应该是解除医患纠纷的有益尝试,赞一个。”

记者还看到,与专家号相比,在这些医院挂普通号更为“紧俏”。一直在积水潭医院治疗骨关节炎的杨俊华告诉记者,今天是周末,但排队等候的病人比工作日还要多。“由于服务价格的引导,患者看专家的愿望似乎更为理性了。”试点启动首日,这3家医院总体运行状况良好,患者反映积极,患者诊疗量、费用变化情况与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变化情况趋势大致相同,初步验证了前两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路径。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这3家医院作为第三批试点医院,是要进一步验证医药分开试点路径是否正确,便于总结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在更大范围内评估医药分开的政策效果和可推广性。同仁医院、天坛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均为学科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结构、医保患者比例等方面均有较强的相似性,社会影响力大,同时,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之间在医保人群比例、药占比和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不仅具有综合医院的代表性,还呈现出一定的专科医院特点,在这三家医院试点,可以为下一步专科医院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据了解,北京市医管局在对这3家试点医院进行监测评估时将进一步细化重点专科与非重点专科分类统计,密切关注不同人群的社会认可度以及不同学科的患者结构、门诊流量等变化。

最新统计显示,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启动“医药分开”试点改革以来,这两家医院的门诊药占比、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和住院患者例均费用等指标,与上半年相比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次均药费下降17%左右,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较改革前均增长30%以上,并通过控制成本和不合理医疗费用,医院收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专家表示,改革试点就是要看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若有问题就及时改进完善,为北京全面推进医药分开提供经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