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后劲在贵州历史上均属罕见。曾经锐评“贵州现象”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贵州已经具备了堪称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和大局,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一定能书写生动精彩的“贵州故事”。
后发赶超“主引擎” 新型工业化催生发展变局
2009年贵州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没有工业化何谈贵州现代化的实现。2010年10月,贵州省委、省政府第一次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的方式,响亮提出“工业强省”战略,走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1年,贵州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不靠贩卖资源出效益,转向科学发展要成绩。尽管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3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5位,但贵州的工业化并非为追求速度吃“资源饭”,经济的高速增长源于集约型发展,源于产业结构调整,源于对科学发展道路的准确把握。
在科技制高点的争夺中,孕育着工业领域的“贵州创造”。LED蓝宝石、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开发等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全面提升贵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贵州创造”的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基本形成了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园区强劲发展蕴藏效益。截至今年8月,全省工业园区已经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979个。园区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建成投产率不断提高,昔日草木丛生的荒坡荒土,成为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和循环利用的关键区域。立足资源禀赋推进“四个一体化”,在结构调整中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1吨铝土矿开采出来就卖效益仅约400元,延深转化为铝加工产品综合效益约1万元。磷矿通过加工生产精细化,经济价值要增加10倍以上。
既“赶”又“转”
因地制宜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贵州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贵州城镇化既要‘赶’更要‘转’。”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说。
为何要赶?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水平不高成为制约贵州发展的“短板”。
转在何处?转内涵,转实质,转城镇化方式。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富裕农民并最终促使农民变市民。
大方县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龙里县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和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让失地农民尽快融入城镇。
遵义县虾子镇依靠自身的内生性动力,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并通过辣椒产业撑起了一座新城。
有专家认为,贵州新型城镇化像一座桥贯通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既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也为新时期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如今贵州省已确定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力图通过示范小城镇的带动作用,使城镇化率到2015年达到41%。而新一轮的《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正在完善,镇(乡)规划覆盖率已达80.61%,明年底将实现小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
拨好“富民算盘”
山地特色农业向现代转变
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繁衍在荒瘠石缝的中药材金铁锁,成了反贫困的利器;黔南州独山县基长镇的西红柿,成了两广市场著名的品牌;都匀毛尖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贵州突出推进生态畜牧、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二,优质绿茶面积全国第一,薏仁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娃娃鱼养殖全国第二,荞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三,全国最大的辣椒产业基地……
更多农民受益于龙头带动、产业拉动。闻名全国的“老干妈”风味辣酱,带动了遵义等地300多万农民种辣椒,2000多农民进厂就业。长顺核桃产业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贵州农业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悄然拨动着“富民算盘”。2011年,在贵州这一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5%首超城镇。
“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将重点打造烟草、白酒、茶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5张名片,建设160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全省烟叶生产规模将达到800万担以上。到“十二五”末,酒用高粱基地达100万亩,茶园面积达50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实现民族医药产值500亿元以上。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
从线性发展迈向跨越赶超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黔东南州主打的原生态旅游牌就创下了数亿元的旅游收入。曾经的“木头财政”已为旅游经济所取代。
在贵州,像黔东南州一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还有很多。生态理念的强化成就了遵义的竹海和茶海,循环经济建设使赤水的遍山翠竹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飞跃,使贵州从线性发展迈向跨越赶超。
在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目前贵州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与现代化进程并存,如果按照线性发展思维仅能亦步亦趋。而绿色增长把生态化融入贵州现代化进程,恰恰是贵州的后发优势之一,贵州必须紧紧咬定绿色增长不放松。
咬定绿色增长不放松,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
最早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的西部省会城市贵阳,近3年来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审批,每年拒绝的“两高”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咬定绿色增长不放松,要守住底线力促改造升级。
工业发展中土地资源紧缺怎么办?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土地,贵州省开发荒山和荒坡,鼓励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向山发展,以“工业梯田”建设紧守耕地红线。
能耗率居高不下怎么办?贵州强调变废为宝。开磷集团化黄磷尾气为制砖的热源,提取合成氨尾气为液化天然气的原料。瓮福集团自主研发的选矿技术,实现了废水循环的“南水北调”与整个矿、肥系统实现了“零排放”。
咬定绿色增长不放松,要大力实现发展动力切换。
贵州省确定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四大新兴产业,从资金、税收、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扶持发展。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的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该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2%,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将上升到45%。如今,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宝石衬底片研制基地正在贵阳加紧建设,投产后将形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规模。
题图 贵州红枫湖大桥鸟瞰。(资料图片)
右图 在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唱山祭水”大典上,少数民族同胞跳起欢快的舞蹈。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