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打仗的医院”
——南京军区175医院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札记
邵 敏 潘正军 温连英

“任命,副院长余海为卫生营营长;任命,政治处主任杨洪良为卫生营教导员……”每年一次的任命仪式,南京军区175医院已经坚持了10多年。“这个仪式提醒全院官兵,我们始终是一支准备打仗的队伍。”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李开垠说。

秋风乍起,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卫勤保障演练在闽南山区悄然拉开战幕。一阵“空袭”过后,部分官兵“受伤”。175医院野战数字化卫生营迅速出动,隐匿在山林中的一个个野战医疗方舱随即展开。

175医院是全军最早研发野战卫勤方舱的单位,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实现了野战医院装进方舱内、搬到“轮子上”、联在网络中的3步跨越。方舱指挥所内,战救信息管理系统显示屏上频频显现“伤员”求救信号,电子态势图上一个个闪烁的红点清晰标示出“伤员”准确位置。点击“伤员”代码,“伤员”的姓名、职务、血压、脉搏等信息立即一目了然。短短两三分钟时间,指挥平台已将前方伤情特点和后方准备的器材、物资、救护人员等信息数据一键传送到各救治单元。不等“伤员”送到,负责检伤分类的军医轻点自动分拣信息系统,快速读写“伤员”信息、自动评定伤情,一份伤员分类救治方案自动生成。卫生营领导告诉记者,若按传统方法分拣100名伤员,至少需要50分钟。

走进野战医疗方舱内的救治室,记者看到,野外医学远程会诊系统、数字影像设备已开通待诊,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等医用设备一应俱全,遇到危重伤情,医生可通过远程可视系统向后方专家求助。

“野战数字化卫生营每昼夜可接诊伤员400多人,能同时展开8台手术。”院长林村河说。只见他点击设在各救治室的信息终端,伤员野战电子病历一目了然,各项检查救治情况实时更新,所需药品、器材等数据不停显现;“伤员”拍片、检验报告直接在救护系统内传输;救治组需求与保障组供应通过卫生营指挥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只要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用得上的,有条件的抓紧干,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干,这是175医院历届党委班子一脉相承的信念。颈椎损伤长期以来一直是战时救治的一大难题。在党委的统筹支持下,医院骨科副主任林斌带领课题组,跟踪采集高强度训练下的2000多组数据,对900多个复杂损伤病例进行反复研究后,在国内外率先成功应用“椎弓钉固定治疗颈椎损伤”这一创新疗法,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骨科是175医院的重点科室,几乎覆盖了闽南地区的医疗市场,去年医疗毛收入突破了2亿元。有人提议,再给骨科增加100床位,突破3亿元没有问题。然而,医院党委却腾出床位和资金,重点发展战伤救治急需的神经外科。如今,神经外科已经成为南京军区新的专科中心。

2010年、2011年,175医院被总后表彰为“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军后勤训练一级单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