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兴海”助推广东蓝色经济崛起
全省规划177个海洋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

到2013年,广东力争基本形成现代化临海工业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广东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本报讯 记者张建军报道:为解决制约海洋事业发展的瓶颈,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和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围绕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就重大项目设计、重大成果培育、科研成果转化等开展全方位合作。自国务院正式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来,广东坚持科技用海原则,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站在珠海高栏岛南端凭栏望去,南海深水天然气开发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这是我们中海油第一个深海装备基地,总用地面积207万平方米。建成之后,基地将成为深水工程大型浮式采油设施的建造及总装基地、海油总后勤补给支持基地和海上作业船队海上施工的指挥及调度中心。”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珠海基地项目副经理肖宝忠告诉记者。根据进度,基地项目的主体工程计划将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二期计划于2015年底建成投产。

作为“蓝海掘金”的排头兵,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珠海基地项目正是广东海洋经济崛起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珠海基地项目、三一港口机械、海洋工程装备及工程船舶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带动,如今广东的深水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已日渐成型,以临海工业为主的蓝色经济正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蓝色经济的崛起得益于广东率先实施“科技兴海”计划带来的积极成果。目前,该省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深水抗风浪网箱、海水养殖种苗繁育等多项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在今年8月举行的实施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工作会议上,广东绘就了蓝色经济的发展宏图:抓好177个海洋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中发展临海工业成为重中之重。据粗略统计,《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项目投资额,就占到总投资额的七成以上。

到2013年,广东将力争基本形成现代化临海工业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其中,珠三角地区将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和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粤东地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能源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全国领先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粤西地区重点发展钢铁、石化产业,着力打造形成沿海重化工业产业集群。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科技项目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海洋成果创新奖9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