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红娘”——
“苦差事”里欢乐多
韩秉志

吴英芳,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双东坊社区社会保障与救助服务室的一名普通社工。50多岁的她,从事这个工作已经有10多年了。

2002年7月,吴英芳在经历两度失业后,终于获得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苦”差事,但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看到这些失业人员,就想到曾经迷茫失落的自己,我觉得应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吴英芳说。

当时,社区失业人员比例较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吴英芳要面对社区中1200多户失业人员。她知道,开展基层工作,首先要熟悉居民,与居民谈得来。这其中的“捷径”,惟有多走访居民,在服务中得到居民认同。

从“上任”开始,吴英芳便对照居民册,把其中的失业人员名单逐一登记,一家家查看资料,一户户开展走访。最初,吴英芳并未得到居民的理解,经常被拒之门外。为了和社区居民更好地交流,她一方面学说宁波话,一方面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政策,掌握专业知识。吴英芳的坚持,逐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社区双失业家庭张建成,由于患上了严重甲亢,体力差,但做事比较细心,吴英芳介绍他去派出所帮忙做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由于工作适合自身特点,张建成得到了派出所的认可,在这个岗位一做就是10年。

为便于对就业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吴英芳还为失业人员建立了“红黄绿”分类台账,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并与辖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互通岗位信息。她依托就业灵通员、楼道小组长等资源,收集开发各种岗位,建立社区 “工作岗位库”和“失业人员资料库”。她还与同事合作,以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通过网上动态管理,每季度跟踪了解,不断完善失业人员资料库,从而准确、及时地掌握失业人员的就业动态。硕士研究生杜佳佳2009年8月失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萌发了创业的意向。吴英芳从跟踪服务中了解到小杜的情况,及时让她参加创业培训,现在杜佳佳已成功开办了一家墙上饰品店。

2003年,在吴英芳的牵头组织下,双东坊社区组建了4家就业组织,吸纳了200多名失业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60余个,并成立了由30余人组成的失业人员家政服务队伍。自2002年以来,吴英芳累计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3000余人次,推荐培训近600人次,收集开发就业岗位1000多个。

在平凡岗位上,吴英芳凭借着真心、诚心、爱心、耐心而努力奋斗,乐于当好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红娘”。在众人的努力下,双东坊社区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2%,连续4年被当地评为“充分就业社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