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用青春耀北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北斗导航卫星青年科研人员群像素描
董碧娟
图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青年科研人员。(资料图片)

金秋10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北斗导航卫星控制、推进系统及其产品都是由502所完成。这控制系统就好比人的大脑,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关键组成。这一重要分系统的设计者又是怎样一个团队呢?记者前去一探。

梳着马尾辫的王雪婷走进屋来,秀丽的脸上绽着灿烂笑容。身着孕妇防护服的她已经是位准妈妈了。长春理工大学毕业的王雪婷2002年参加工作,2008年至今负责北斗16颗卫星的推进系统设计、产品交付、各阶段系统测试、整星测试、出厂评审等工作。这位502所的优秀“女将”先后承担了北斗4颗卫星发射场测试、加注任务和5颗卫星发射后的飞行测控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

“北斗二代导航最累的一点就是多颗星,因此会有很多并行任务。”王雪婷说。曾有一天上午,王雪婷在发射基地同时为两颗卫星做测试。两颗卫星相距数百米,她就这样来来回回在两颗卫星间不知跑了多少回。“我觉得我挺有劲儿的!”回忆起当时那个场景,王雪婷呵呵直笑。

1983年出生的林佳伟戴着眼镜,一脸斯文成熟。他在2009年加入了北斗科研团队。“有一段时间,我既参与北斗二代任务,也兼顾一代任务。值班的时候,因为两个任务的工作间在不同楼层,一个小时就得上下楼跑一次,24小时值班过程中,也记不准要跑多少次了。”林佳伟说。问到这个“80后”有啥业余爱好,他笑着说:“我已经把业余爱好给‘戒’了。”经常性的加班挤压了这些科研人员很多的业余休息时间。可在这群青年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抱怨。

502所北斗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宇回忆,他2003年参与北斗科研时,团队只有8个人,平均年龄也就30岁左右。如今,38岁的他,看到眼前这些更加活跃的“80后”们,既有他们当时的影子,也感到了他们的不同。“这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接触面更广,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更强。在一些新技术上,上手特别快。”张宇说。

这些头脑灵活、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时时不忘虚心学习。王雪婷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北斗卫星推进系统的一个产品出现了一些问题,时任副总设计师的王平带领他们全力以赴分析问题、找原因,可始终不得其解。一天,王平带王雪婷几人打车去航天城,一瞬间王平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急忙说给他们听。激动得他们在车快要到达航天城时又原路返回抓紧做实验,最终将问题很快解决。“老师们的那种专注、那种面对任何问题不解决就不罢休的态度,总是在感染、激励着我们。”王雪婷感慨道。

去年刚大学毕业进入502所工作的陈斌,一入职就参与了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有专门的老师带你吗?”记者问。“在这里,所有人都是老师,有问题尽管问。我们的氛围特别融洽,学习东西会很快。”陈斌说。

在北斗导航卫星的科研队伍中,还有无数与502所这群青年人一样的科研人员。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吃苦,用自己的青春光彩给了北斗更璀璨的光芒。

文/本报记者 董碧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