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性银行新形象
王 璐

10年来,国开行作为国家的金融机构,始终按照宏观经济政策要求,主动调整优化信贷总量、节奏和投向,确保关系国家和各地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资金链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牺牲企业效益。“国开行是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策目标,而不是用财政的办法和行政的办法实现政策目标。这是国开行的角色和职能。”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说。正是靠着这样的理念和做法,10年来,国开行在“两基一支”领域贷款余额由2002年底的0.88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6月底的5.75万亿,增长了5倍多,支持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夯实了国民经济基础。在行业上,70%以上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支持了南水北调、国家石油储备、高速公路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在地域上,60%以上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加强对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的支持。

有人认为,国开行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一定享受了国家大量的亏损补贴。实际上,在国家通过每年的返税,完成了对国开行最初500亿元资本金的注资承诺外,国开行的钱都必须在市场当中运营出来。这一方面说明,在争创一流市场业绩方面,不分什么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开行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成功探索,改变了人们关于“政策性银行=亏损银行=享受补贴的银行”的成见,树立起政策性银行的崭新形象。

履行社会责任要“小”处着眼,艰难处着手。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开行作为一家大银行,主要是面对大项目、大企业,贷款动辄几亿、几十亿元。但在2005年12月21日,国开行却向一位个体工商户发放了一笔金额仅1.5万元的贷款。

俗话说,无小不成大。这笔贷款金额虽小,却在国开行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笔贷款是国开行的首笔微贷款业务,标志着国开行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开端,即由“两基一支”大型项目的单极发展,转向增加支持民生、富民小额业务的发展。

曾经以“两基一支”为主业的国有大银行,为何开始钟情于民生金融?

“长期以来,我国民生领域的市场建设和金融建设非常薄弱,不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陈元坦言,金融机构运用的是公众资金,要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富民的项目,再小也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要勇于承担,主动承担。因为说到底,金融是要实现人人享有平等的融资权,人人享有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这是国开行加快民生金融业务的出发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