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按规律办学育人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几年前,位于山西省晋中城区的榆次五中校长王红梅“很忙”。榆次五中是优质学校,好多家长慕名而来,班级严重超额。不大的校区,却挤进2800多名学生。王红梅不仅要为办学经费耗神,还要尽量协调120人的超大重点班和40多人的普通班的教学计划。

“必须改革招生制度,缩小校际、班级之间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向记者说。

2008年,晋中市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进行标准化建设,坚持把每个乡镇的初中都办好。区域内16所优质高中80%的招生指标按人头比例全部下放到初中,另外20%的指标作为奖励,分配给综合评价而非单纯是升学率较高的初中学校,并向广大家长宣布,“小升初”择校者不得享受优质高中统招名额。

同时,晋中将学区划片、招生编班全部公开,对学区适龄儿童人口进行摸底、登记,每年在招生启动前对全区各校的教师进行均衡分配,并邀请人大、纪检、家长等各方代表共同参与全区公开招生编班。

“学生负担那么重,校长教师压力那么大,争的就是名校学位。”鹿建平说,“优质高中指标平均分配是一剂治理择校的良方。”

均衡编班,不仅能满足学生平等竞争的目标,也受到普通教师的欢迎。如今,伴随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推进,优质学校的“重点班”、“超大班”已在晋中悄然隐退,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生源纷纷回流。榆次五中的学生数量已降到1800人左右。

王红梅说,“现在招生全按规章制度办,学校负责同志、教师都能静下心来搞教育。”

阳光招生使学校和老师回到公平竞争的平台。生源的相对均衡,让薄弱校、普通班的教师有了一争高低的底气。在不同学校之间,“捆绑”交流和考核机制促进了科学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传播。

近年来,晋中市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大力治理公办教师有偿补课和公办学校乱收费现象,群众对教育的行风评议一年比一年好。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对记者表示,“虽然各地情况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是晋中的实践却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我们要把学校、校长、教师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学生成长规律育人上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