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保障房建设 为广大百姓谋福祉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亢 舒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在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积累了怎样的经验,未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发展思路又是怎样?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记者:近10年来,我国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走过怎样历程?

齐骥:200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廉租补贴、实物配租相结合。明确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之后,廉租住房制度逐步发展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008年,中央决定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间要持续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

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补贴)为基础,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包括适当发展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加快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均已纳入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范围。

记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机制?

齐骥:我国住房保障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县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中央政府拟订财政、金融、土地等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提供资金支持,监督地方组织实施住房保障。住房保障具体工作由省、市、县政府负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机制:

组织协调机制。2009年7月,成立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等20个部门参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相应的住房保障工作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统筹协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资金、土地、税费、分配、管理等事项。市、县政府在加强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建设的同时,也建立健全了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负责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资金、土地供应、工程质量监督、保障性住房租售管理和使用监管等。自2010年起,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每年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规划计划管理机制。我国建立起了由各地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居民收入和住房状况等因素,自下而上地确定本地区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中长期规划及各年度建设计划,并报国家批准后实施的工作机制。

监督检查机制。几年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纪委及监察部、审计署等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开展询问、调研、检查和督查等,加强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监督检查,形成了中央层面督促地方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的工作机制。

信息公开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要及时公开年度计划和建设进度信息,市、县还要及时公开住房保障政策和保障性住房申请分配环节的各类信息。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公开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和实际开工、基本建成情况。

考核问责机制。各地在做好中央及相关部门监督考核配合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考核问责。不少市、县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列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工作责任机制,制定了考核问责办法。

记者: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齐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继续加强和改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同时,需要在坚持市场化方向基础上,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面临的具体任务包括:

一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在总结住房保障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顶层设计,加强法规建设。同时,从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基本原则出发,在住房保障制度设计上,还应坚持促进公平、提高效率的原则,避免将政府的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等优惠,直接转化为保障对象财产性收入。抓紧出台《住房保障条例》,明确住房保障基本制度框架。

二是建立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税收、财政、金融、信贷等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主体的作用,完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三是建立科学可靠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支撑体系。优化规划布局和户型设计,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环保节能、质量可靠。

四是建立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住房保障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健全住房保障运营管理制度,完善准入审核、纠错和退出机制,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