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10年,要说观念的改变,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显然算重要的一条。政府部门、企业乃至普通民众,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了。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发展观念的改变——从惟GDP至上的粗放发展,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上来。
这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过程。许多地方在发展初期,把降低环境门槛作为吸引投资的一种优惠措施,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且缺少必要的治理措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所幸我们很快认识到了,环境一旦破坏,发展绝不可持续。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各地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这是可喜的进步,然而最大的进步在于,我们把环境保护问题当作一个民生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发展问题。
环境保护成为民生问题,意义非同一般。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他们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策大力推进,民众热情参与,10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一结果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且看这些年环境保护政策的着力点——
围绕着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解决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处理好治理污染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有效治理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处理好缩小城乡差距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开通“12369”举报热线,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不断探索形成……
一条条举措,都指向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一项项改进,都与民众的参与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环境问题的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大的民生问题。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才能保障生命与健康,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权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和长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