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苗山农民腰包鼓了
本报记者 黄俊毅

金秋融水,桂花飘香。

翻过高坡深谷,走过溪流索桥,记者来到大山顶上的呇水屯。呇水屯地处广西东北九万大山深处,属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八洞村,全屯只有30户人家。

“前些年,自家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每年要背着山货,爬很远山路,到镇上卖了,再换成大米背回家。辛苦不说,还攒不下钱。这几年政府给我们好稻种,产量高多了,自家责任田打的粮食也够吃了。你看对面坡上那块田,那是我家的,明天就能收割了。稻穗那么大,少说也能打千儿八百斤。”52岁的“屯长”廖顺轮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呇水屯很偏僻,离最近的集镇有40里地。就是去八洞村聚居地,也要翻山越岭走很远。因此,屯里选了“屯长”,类似于村委会派驻机构,廖顺轮就是屯长。

廖顺轮说,他全家9口人,有5亩水田。以前亩产只有五六百斤,有时甚至只有四五百斤。

岂止呇水屯,整个融水山民,祖祖辈辈都为吃饱肚子而奔忙。

种田人为何口粮都不够呢?融水县农业局党委书记银杰显告诉记者,有两个原因:一是融水属于高山气候,同样的稻种,在平原地区亩产800斤,在这里只能打四五百斤;二是山多地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8%,粮食播种面积只有35.8万亩,人均才5分田。受制于客观自然环境,融水自古以来粮食都不能自给。

耕地只有这么多,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只能在提高单产上动脑筋。融水县农业部门的办法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八九年前,融水县农业部门就在高山上试种杂交水稻,成功增产后即着手推广。

今年春耕前,结合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惠农政策、早稻集中育秧补助政策和自治区超级稻种子补贴政策,融水县大力开展良种推广宣传活动,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力推超级稻及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补贴发放超级稻种子6000公斤、化肥35吨、农药3000公斤,开展粮食生产各种培训班47期,培训729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全县建立超级稻高产示范样板21个,面积5500亩,以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让群众“看有样板,学有典型”。同时,采用召开会议、播放光碟、办墙报、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为宣传。

银杰显说,虽然5月上旬连降暴雨,并发生稻飞虱虫害,但通过上下齐心协力,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秋粮收割正顺利进行,已收8.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产0.35万吨。统计显示,今年融水平均亩产提高到800斤以上,全县口粮可望实现自给。

口粮够吃了,山货就是纯收入了。廖顺轮今年继续采伐林地毛竹,仅此一项的纯收入就近8000元。他告诉记者,全年他攒下4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

腰包鼓了,腰板也挺直了,廖顺轮在自家老木屋边新盖起了楼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