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科技功不可没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访谈录
本报记者 周 琳

本报记者 周 琳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这其中,农业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没。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

记者:这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如何?

唐华俊:根据中国农科院有关科技人员的测算:2004年至2011年粮食连续8年增产,产量累计增加了14051万吨。其中,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和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2.3%和37.7%,单产提高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十五”末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5%。

记者: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唐华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要求农业科技在2020年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为新时期农业科技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看,国家显著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不仅在国家“973”、“863”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领域提高了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比例;同时自2006年起,国家先后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每年投入数十亿元,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并通过中央投入带动地方投入、政府投入带动企业及社会投入等,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国家各有关部门也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注重建立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导向机制,注重农科教、产学研的联合与协作,开始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重要探索。农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提高了农业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科技产出率。

记者:我国重大农业科技新成果及推广项目有哪些?

唐华俊: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矮败小麦、三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杂交油菜等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并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入户工程等,集成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大宗农作物生产能力。438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2010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成功研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为控制畜禽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