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架银桥,带领乡亲们同致富
——记退伍军人、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董事长刘华国
本报记者 陈 郁

1978年,26岁的刘华国退伍回到阔别5年的故乡陕西省临潼相桥镇。看到乡亲们放养的奶山羊因羊奶卖不出去而一筹莫展,刘华国毅然决定建乳品厂,“我要带领乡亲们致富。”他说。

刘华国找到几位战友,拿出全部复员费,东挪西借凑了2000元,在相桥镇申东村的5亩荒地上盖起了10间瓦房,这就是今天西安银桥乳业集团的雏形。

但是刘华国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当经过多次考察,向银行贷款买回15头奶牛,开始动员乡亲们改养奶牛时,让刘华国始料不及的是乡亲们几乎没人响应他的号召,他们甚至认为养牛是不务正业。刘华国没有退缩,他动员厂领导和党员干部每人养一头牛,给农民做出表率,同时走村串户说服了6家农户养了10多头奶牛。一年下来,这6户农民仅卖奶一项户均收入就超过5000元,是其他农户收入的10倍多。事实让乡亲们转变了观念,养牛的积极性顿时高涨。

为了使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刘华国不断加大奶畜产业化进程,先后在泾阳、乾县、临潼以及周边地区建起了几十个现代化科技示范养牛场、100多个生态奶牛养殖小区和300多个机械化集中挤奶站,完全实现了“集中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现代饲养管理模式,建成起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优质奶源基地。通过“厂方贷款、农户养牛、厂户挂钩、以奶还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20多万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而为了提高源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刘华国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农户实施了万亩牧草生态工程;为保证牛奶品质,他实行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人盯站、站盯牛”的奶源监管模式,对不合格奶站坚决予以淘汰。1996年,银桥集团在全国十大乳品企业中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集团生产的“秦俑牌”系列奶粉和“银桥牌”系列液态奶,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转变。随着公司的壮大,刘华国没有忘记和公司一起走过多年风雨的数万户奶农。为了让农户享受到更多的利益,刘华国提出,“吸纳养牛户为股东,变近万头奶牛为近千万元资本”,把农户和企业联系起来,使昔日的奶农变成公司的股东。就这样,“银桥真的成为了大家的银桥。”集团的奶农股东们这样说。2003年,银桥集团在新加坡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乳品企业,银桥就此拥有了国际化平台。

从一个手工作坊起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制品专业生产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乳业十强之一,“今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刘华国说。据介绍,银桥集团已投资2.5亿元在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银桥生物科技工业园,以依托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银桥”系列益生菌奶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等。

谈及这些,刘华国只是平静地说:“银桥所做的,就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