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区煤城再飞腾
——今日太行纪行之三
□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刘存瑞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太行深处的山西省长治市。曾经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的这片红色土地下面,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在长治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曾高达83%,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和以资源供应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使长治许多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未能得到健康发展。

进入本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长治开始谋求转型发展之路。为改变“一煤独大”发展格局,走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瓶颈,长治市把目光瞄准工业新型化,展开一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战役:主攻以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煤炭及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今年前8月,规范31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60%的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城南、高新区两个工业园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襄垣富阳、武乡蟠龙和郊区漳泽3个工业园成为省级示范基地。

“到2015年,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83%下降到50%左右,现代装备制造、煤化工、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目前的17%上升到50%左右,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各占一半。”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说。

一升一降,意味着长治市以工业化转型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大批传统企业按照“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要求成功转型,几年间这里有了LED垂直一体化、180万吨煤变油、6Gw太阳能电池板、200万吨甲醇等。煤气、焦油、粗苯、甲醇项目逐步推进,形成了煤—焦—煤气—甲醇等产业链。

因为有了新的发展思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引领长治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到今年8月底,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治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49.1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1%。新兴工业接替产业完成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增加值77.2亿元,同比增长38.6%,比全市工业增速高28.1个百分点。

长治市已连续8年成为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4年名列华北第一。经过治理和改善的高山平湖漳泽湖既是市区用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区域空气的净化器和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站在漳泽湖畔的气象雷达观光塔俯瞰,湖面一望无际,水面泛起片片碧波。近处游客在湖边垂钓,远处一群群鸥鹭在湖面上盘旋。这块太行深处最大的湿地,集林业生态示范、湿地综合保护、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生态景观。在湖周边,新建筑拔地而起,一个建设功能齐全的现代新区雏形已经形成。

长治市区的变化带动了周边发展。通过推进工业转型,2011年,襄垣县新上20多个拉长加粗产业链条的大项目,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襄矿集团大力引进建设煤化工、煤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初步形成采煤、选煤、冶炼、化工、建材、发电、余热供暖、污水处理循环产业链条。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进程加快。

在武乡县,烟囱冒黑烟已成历史。红色文化旅游正在成为带动全县经济的“领头羊”。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纪念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项目顺利实施,把该县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绿色、古色为两翼,武乡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沁源县,高达70余米、塔干直径3米多的巨大风塔伫立在风景秀美的太岳山巅,每个塔架上3片白色的巨型风叶运转着,与山坡上的花草构成一幅壮观又细腻的画面。位于沁源县花坡自然风景区的国电太岳山风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有望在年内投产达效。

与工业转型同步,长治的现代农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晚上6点半,天已近黑,在山西紫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工人们仍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在一个车间里,单元长和采摘工人穿梭在密集的菌包支架间采收秀珍菇,一个个框子内摆放着刚采摘下来的鲜菇,准备运往包装车间。这里不再有抗日根据地的泥土与镢头,映入眼帘的是秩序井然的现代化生产线;这里不再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有穿着工作服穿梭在车间的农业技术工人。紫团公司董事长李兵芳有着自己的想法:“‘十二五’时期,我们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广‘一县一业’紫团模式,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产品供应基地、太阳能垂直一体化项目、光电产业园……长治市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理念,围绕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的有机统一,多元化培育新兴产业。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8.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增速居山西省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元,总量全省第一。以这“双千亿”为标志,长治已步入了加速发展、跨越腾飞的历史拐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