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看我国当前的金融政策
——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本报记者 王信川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23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65万亿元。当前的流动性状况是否适应我国实体经济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政策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能否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记者就此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已产生较好效果。当前总体流动性较为合理适度。保证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一要防止流动性囤积于银行体系,二要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记者: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如何?

连平: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已产生较好效果。货币和信贷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上升,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M2)和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分别为14.8%和16.3%,分别较1月末提高了2.4个、1.3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前9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2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尽管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从9月PMI有所回升、外贸规模大幅增长、投资增速可能企稳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实现小幅回升,未来可能走向平稳增长。

记者:自6月26日以来,央行连续开展15周逆回购操作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如何确保资金能够有效进入实体经济?

连平:在连续大规模逆回购影响下,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近日维持在3%至3.5%之间,较去年末超过6%的水平显著回落,表明资金面趋于宽松。但每到季末监管考核压力较大时,货币市场利率就明显上扬,表明当前流动性仍不十分充裕。综合来看,当前总体流动性较为合理适度,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增长需要,这种“紧平衡”格局也有助于应对潜在通胀压力。

保证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是问题的关键。一要防止流动性囤积于银行体系,避免过多的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上流转,必须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扩大债券发行等提高融资总规模。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来带动需求,改变企业盈利预期,提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又要通过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存贷比压力等方式增强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和债券投资能力。二要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需要严格要求银行落实贷款新规,确保实贷实付,同时加强对企业发债、信托贷款等所筹资金实际用途的监督。

未来货币和信贷增长应保持平稳适度,既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又不宜过快。从银行资产质量的角度看,经济减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社会各界对信贷增长趋势广泛关注,应如何调控货币信贷,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

连平:“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但鉴于物价运行变化和外围流动性宽松格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因此,未来货币和信贷增长应保持平稳适度,既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又不宜过快,建议M2和信贷余额增速分别保持在13%至14%和15%至16%为宜。为此,一是建议在四季度或明年初信贷需求较大时适度下调准备金率1次至2次,以保证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进一步优化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银行经营情况适时调整相关参数;三是继续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避免货币市场利率过高和过度的季节性波动。

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引发信贷风险逐步暴露。您认为我国经济减速会造成多大金融风险?

连平: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确实受到了挑战。截至6月末,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反弹,但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了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总体资产质量依然保持稳定。

从银行资产质量的角度看,经济减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我国经济增长属于小幅下降,而不是“硬着陆”,且从四季度起可能出现稳步回升态势。其次,房地产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不会显著恶化。房产按揭贷款的抵押率较低、安全系数较高,而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占比近年来已逐步压缩,大部分银行此比例在6%至8%。今年开始,平台贷款实际上已进入化解风险阶段,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闸,有利于解决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再次,考虑到银行的利润和规模增长,此次逾期贷款反弹的相对规模较小,今明两年逾期贷款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良贷款仍处于可控范围。

加强对热钱的监控,最根本的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弹性制度的配套改革。从贸易顺差收窄、FDI下降、资本单边流入的格局发生改变等中长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已不存在大幅升值的条件

记者:全球经济当前仍较为疲弱,近期欧美推出一系列新的救助和刺激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哪些影响?应该如何监控国际热钱流动?

连平:近期,欧美联手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质上是前期“零利率”政策的延续,很可能再次推升全球潜在通胀风险,加剧短期国际热钱的跨境冲击。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扬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经济运行的通胀压力将逐步上升。

与去年以来的增长持续放缓、利率下降预期强烈不同,今年底及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步趋稳回升,国内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大幅放松,明年下半年还有小幅收紧的可能性。受此影响,预计明年中外利差、资产收益差可能有所扩大,从而吸引资本流入和资产本币化步伐的加快,届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又将再现。

加强对热钱的监控,首先应继续保持对热钱活动的严密监管态势、提高热钱的投机成本。其次,也是最根本的,应着力加强汇率和利率调节机制的弹性,考虑适时进一步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弹性制度的配套改革。

记者:美国推出的QE3是否会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如何更好地保持自主性,体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连平:从前两次量化宽松后的市场表现看,短期内QE政策都导致市场上美元泛滥,从而推动非美货币大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同期相应升值。事实证明,QE3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出现升值走势。在美联储这次无定量、无规模、无底线的“三无”QE3前后,欧央行推出了无限量债券购买计划,德国宪法法院批准了欧元区的ESM,日本央行则宣布追加10万亿日元的宽松计划。从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期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走强看,人民币或已步入对多币种被动重估的新周期。但应看到,国际资本流向能否发生根本转变还应看量化宽松政策能否真正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并推动各国实体经济真正复苏,若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国际资本避险情绪依旧,QE3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也难持续。

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0%,且汇率波幅扩大、弹性增强。应该说,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已基本处在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均衡水平上。尽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很可能面临一定升值压力,但从贸易顺差收窄、FDI下降、资本单边流入的格局发生改变等中长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已不存在大幅升值的条件。为更好地保持自主性、体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未来人民币汇率应坚持目前这种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小幅升值或贬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