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驻东盟使团在雅加达举行了开馆仪式。刚参加完南宁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回到雅加达的我国首任常驻东盟使团团长杨秀萍大使,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了回顾、阐述和展望。
杨秀萍大使首先介绍说,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十周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盛事。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投资合作圆桌会议、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落成仪式等数十场活动,充分体现出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杨大使对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1年来的合作特点作了如下概括:一是领域广泛。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龙头,双方在经贸、金融、科技、农业、能源、扶贫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双方务实合作正在向高新科技、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迈进。二是内容深入。为推进自贸区建设,中国与东盟相继签署货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投资等协议和有关议定书,并实施全面降税。双方同意实施“科技伙伴计划”,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大科技计划的制定和管理、支持创新企业与产学研合作,以及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空间技术与应用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双方交通运输部门已经制订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签署了海运、航运等协定。三是机制健全。双方建立了十余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成功打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银联体、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环保中心、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合作平台。中方正着手建立面向东盟的教育培训中心、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等。中方还设立了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并已先后宣布向东盟国家提供25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双方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四是成果扎实。中国是最早开启同东盟建设自贸区进程的国家,双方建成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从建立对话关系之初的7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36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1月至8月,双方贸易额达2529亿美元。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为东盟各国产品减免关税约500亿元人民币。双方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近千亿美元。
杨大使表示,坚持以共同发展为基调和方向,是中国—东盟合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这些务实合作不仅为双方人民带来了福祉,而且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命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继续深化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双方在基建、能源、公路、铁路、港口、农业、水产、种植、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杨大使强调指出,全面加强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去年发表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对双方关系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双方领导人确立了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人员往来1500万人次、到2020年东盟来华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规模等一系列中长期的合作目标。中方愿与东盟一道,为这些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杨大使在谈到今后发展及合作时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力地加快了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扩展了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互利互惠的,符合双方利益。双方应继续落实和完善自贸区各项协议,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帮助企业用足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加快自身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双方商会、协会开展行业对接合作,寻求深化产业互动融合的新路径,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国还将结合在东盟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的举措,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国家投资,并一如既往欢迎东盟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此外,中国和东盟应该发挥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作用,深化在交通、口岸、港口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加强海关、质检、标准互认等法规制度协调,提升双方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金融、科技、能源、民生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维护区域内经济金融稳定,为深化双方经济融合,提高东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杨大使最后表示,设立驻东盟使团并派大使常驻,显示了中方对东盟的重视,以及推进中国—东盟关系乃至东亚区域合作的决心。作为首任常驻东盟大使,我将自己和使团的职责确定为中国与东盟之间沟通的桥梁、合作的纽带、友谊的使者。今后,东盟使团将充分发挥常驻的优势,深入了解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需要,推动双方合作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相伴而行,为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