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由本报主办、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企发展与中原崛起”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有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汇聚一堂,就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作用
“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垄断了资本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低效率,应当取消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在这种舆论的误导下,一些人也对继续坚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产生了动摇。我认为,这种主张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符合中国国情。在资本密集型领域取消国有企业,也就颠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颠覆了国家安全,颠覆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的主题演讲引起了与会者共鸣。
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承训见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国有企业的历史进步。“改革是要改好国企,不是要改掉国企。”他在发言中说,“必须强调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和支柱。”他具体阐释了国有企业在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当只提供公共产品,不应当参与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这实际上否认了国有企业的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是不正确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宇说。
对于关于国企“垄断”的指责,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高友才认为,垄断问题不能泛泛而谈,因为垄断分三种情况,一是市场垄断,二是技术垄断,三是行政垄断。国有企业今后应该逐步减少行政垄断,强化技术垄断。要通过改革,改变通过行政垄断而达到市场垄断的做法,通过强化技术垄断而走向市场垄断。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和论断。10年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携手并进、相互促进,共同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此,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深有感触。
“国际经验证明,增强综合国力要靠大企业。”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表示,大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中小企业在一定意义上也能成长为大企业。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从来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此消彼长。国企和民企在产品上有分工,产业上各自居于不同的产业链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
“我们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祥明用其所在企业的发展案例展示了国有企业的成长轨迹,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能搞好国有企业”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早已不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制落后的旧模样,这家老国企走过60年风雨历程,在市场竞争中焕发了青春,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前沿的科技水平和优良的建筑品质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承包商,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00位。
“大企业不仅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了自己,也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海飞对记者说,“机制创新、转型升级激发了企业的创造活力。我们正在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努力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迈进。”
做强做优迈向世界一流
与会专家学者也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出了建议。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或更长时期,央企要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意味着: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照这个标准,我们的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提出:“国有企业要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领头羊。”她解释说,国有企业下一步要更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更加强调对中小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条上的良性互动;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把不断提升的自身实力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动力。她还建议,国有企业要提高品牌意识,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努力打造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
中国社科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承耀建议,国有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国企要注意把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积累起来,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资产大厦。不要只强调企业的总资产是多少,那是有形的,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就是企业的经验知识资产大厦。”
专家学者认为,世界一流的目标需要长期努力,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国有企业必须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努力赢得主动权、话语权,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