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海外石油人——
荒漠里建起现代石油城
付吉林口述 本报记者 齐慧整理
海外石油人付吉林

付吉林,中国石油尼日尔项目总经理。在海外工作了14年,曾在中石油苏丹项目、毛里塔尼亚项目工作,2007年调任尼日尔项目。他与尼日尔项目员工一道,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性进展。2012年初,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奋斗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国石油人的生动写照

撒哈拉沙漠,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这里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

尼日尔,70%的国土处于撒哈拉沙漠深处。2003年11月,中国石油与尼日尔能源矿产部签署勘探许可协议。随后,一批批中国石油人走进了撒哈拉大沙漠。

石油勘探,第一个环节是物探,就是勘查地下有没有石油、哪里有石油。石油勘探的艰苦,在物探环节体现得最充分。撒哈拉沙漠没有春夏秋冬之分,有的是长达9个月的酷暑高温,其中4月至7月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沙尘暴天气全年累计占2个月。水在这里最珍贵。

在中国石油下属的东方物探尼日尔项目组里,大部分是年轻人。大伙儿刚进入工区时,得从460公里外的沙漠外围拉水,最快2天一个来回。后来发现离营地30公里的一个村子里有水。尽管水很脏,但村长坚决不让他们使用,“这是我们的救命水,你们用了,我们就渴死了”。项目经理5次拜访村长,好话说尽,村长才勉强同意他们从村子里拉一点水。

项目组想在撒哈拉沙漠打井找水,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自己都觉得难以实现。但这样异想天开的事居然做成了。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他们采用微测井技术成功地在撒哈拉沙漠找到了水。看着流淌出的清凉的水,他们首先想到了那个缺水的村庄。他们把水给村民送去,让村民们非常感动。

撒哈拉沙漠的空气,每天就像在燃烧。鸡蛋摊在震源车的引擎盖上,15分钟就熟了。温度一超过40摄氏度,所有设备的空调就不制冷,温度再高些,震源车就自动停机。白天,有效施工时间很短,因为要避开高温。但是,维修震源车却是在一天最热的时间。由于高温,震源车的液压管线经常被晒裂。本来施工时间就短,大伙儿舍不得占用正常生产时间,就把头巾围在脸上,顶着烈日维修设备。

每年三四月份,撒哈拉沙漠几乎天天都会刮沙尘暴,有时一刮就是一天或一夜。每次遇到沙尘暴,员工们都把头包得严严实实的,只有眼睛露在外面。尼日尔流行病猖獗,医疗条件十分简陋。项目组的大部分人都得过马来热,也就是通常说的疟疾。

就是在这样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项目组的同志们奋力拼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中尼两国扩大在石油领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尼日尔总统称赞说:“中国石油人是伟大的劳动者。”

仅用3年时间,我们在荒凉大漠上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生产和炼制基地。尼日尔项目树立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

2007年,我从毛里塔尼亚项目调到尼日尔项目。2008年6月,中国石油和尼日尔政府签署协议:在阿加德姆区块,3年投产建成产能100万吨、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炼厂和462公里的输油管线。这是中国石油在非洲的又一个大型上下游一体化石油项目。

阿加德姆区块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前有4家外国石油公司在这里作业,但都没有成果。中国石油是第5任作业者。能成功吗?很多人提出了疑问。

一次,我陪尼日尔能源矿产部部长到一线视察。谈到建飞机场,部长说,“沙漠里没有土壤,你们是建不成飞机跑道的”。我说,“下次请部长坐飞机来视察作业现场”。部长大笑,根本不相信。

在沙漠中建飞机场,当时几乎不可想象,但我们有自己的方法。我们找到一些含灰量大一些的沙子,没有翻斗车,就用平板车拉,一层一层压实,最上面20厘米掺一定比例水泥混合压实。我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仅用了66天时间,就建成了一条长2200米、宽40米的跑道,并且试飞成功。这条“空中走廊”保证了人员的正常运输和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撤离。

在沙漠中,所有的东西都要从外面运进来,最不可思议的是连沙子都要运。开始我也不理解,沙漠里不是有的是沙子吗,怎么还要运沙子?后来弄明白了,沙漠里的沙子太细,强度不够,不能用于建设。运来的沙子都是从河里挖的。

尼日尔项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挥中国石油综合一体化优势,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仅用3年时间,就在撒哈拉沙漠高质量建成了百万吨油田、462公里管线和年加工量100万吨的炼厂。

2011年11月28日,是一个永载尼日尔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尼油气合作阿加德姆一体化项目竣工暨津德尔炼厂投产庆典举行。这标志着尼日尔从此告别石油依靠进口的历史,步入产油国行列。尼日尔总统出席了庆典,并表示:“50年前,尼日尔就开始了石油开发的征程,但直到今天才产出第一桶油。从此,尼日尔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也出席了投产庆典,对尼日尔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又一奇迹,是尼日尔和中国石油共同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共同成果。尼日尔项目树立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石油的整体实力,坚定了开展国际合作的信心,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牢记“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推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油气合作区是中国石油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尔项目是非洲油气合作区发展的重要接替项目,是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地之一。从一开始,我们就做了长期发展的准备,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建立了安全与健康保障系统,坐在办公室就能了解中国石油1000多名员工的健康状况。谁生病了,什么病,在哪里看的病,吃的什么药,一清二楚。

我们尝试在沙漠里种树,试验了很多品种,最后发现有3种树在沙漠里能活。于是大家在每个营地都大量种树,今年栽了1000多棵树。能在沙漠里看到绿色,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每年在当地员工中评选出10名最佳员工,送到国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培训。这对当地工作人员是一种很大的激励。

为了尽量解决当地居民就业,我们规定,凡是当地人能干的,都交给他们干。比如运输,几乎全由当地公司来做。目前有20多家当地公司和我们签订了业务合同,解决了约5000人的就业问题。这在当地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沙漠里有13个部落,我们和这些部落的长老关系很好。我们设立了一个联系人,主要处理与各部落的关系。谁家的骆驼掉到坑里了,谁家的房子倒了,他都及时告诉我们,能帮忙的我们尽量帮。最受欢迎的是我们帮当地居民打井。在这里,水比黄金都贵,我们打好水井后,周边居民都可以使用。目前我们已经在沙漠里打了13口井。

一次,我给一位州长写信,说中国石油想给你们地区建一所学校。州长很高兴,回信说,他们已经有了一所中学,希望在中学里再盖两间教室。我到当地一看,他说的那个中学只有几个茅草棚。后来我们给他们新建了一所学校。这几年,我们利用设备集装箱在尼日尔一共捐建了31所学校。

在尼日尔,CNPC(中国石油的英文缩写)几乎家喻户晓。2011年,尼日尔总统给中国石油的蒋洁敏董事长、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薄启亮副总裁和我颁发了尼日尔共和国功勋勋章,向为油气一体化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40名中尼建设者颁发了奖状。这是中国石油人的骄傲。

按照规划,中国石油正在修建一条“沙漠石油公路”,一直通到乍得境内,全长200多公里,这将极大地造福当地人民。相信在中尼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昔日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将变成欢乐的石油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