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徐大妈说好日子
本报记者 郁进东

10年前,鄞州80%是农村,农业人口占了72%。

10年来,鄞州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18周岁以上群体,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农民住院和门诊医疗补偿率分别提高70%和60%。

鄞州姜山镇陈鑑桥社区的徐大妈今年56岁,患有糖尿病。但见到徐大妈时,她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在鄞州有个“15分钟医疗圈”,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就医,她家离陈鑑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要8分钟路程。

现在徐大妈连这8分钟的路都不用走了。一大早,陈鑑桥社区的社区医生就带着“药箱”上门来了,这“药箱”还是一个电脑包,里面不仅有笔记本电脑,还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软尺、婴儿秤、健康宣传手册……

徐大妈感激地说,“这样的健康服务,真是让人无可挑剔”。她告诉记者,在鄞州,60岁以上的农民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60岁以下的农民每两年可享受一次,“这着实是在为老百姓着想啊”。

讲起“阿拉村里的好日子”时,徐大妈还有一箩筐的话。

“农民这10年里最大的实惠是取消农业税,政府还给了很多补贴,粮贴、油贴、肥贴、农药贴……”停了一停,她又接着说,“现在社会保障水平越来越高,阿拉农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鄞州,60岁以上没有养老保险的老百姓早在2006年就有了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而且每年增长,现在已达到每月180元。

“还有啊,家家户户享受医保,我们鄞州区政府每年贴进去1000多万元。”

鄞州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了不竭财力。一切发展为了人民,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鄞州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注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