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域高原入画来

壮阔雄伟的高原,一碧如洗的圣湖,广袤无垠的草原,万千美景入画来。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眼下恰似一幅绵延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墨画。在格桑花烂漫时节,记者走访拉萨、林芝、昌都、山南、日喀则等地,一路走来,西藏跨越之路逐渐清晰。

打破屏障建通途

连绵不绝的青藏高原,在为西藏带来丰盈资源的同时,也成为制约西藏发展的屏障……直到6年前,西藏还是一个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的省份。

随着2006年7月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拉日铁路和墨脱公路开工建设,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西藏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在“世界屋脊”上初步形成,西藏如今已不再遥远。

“这是一条致富路。”今年8月23日,看着黑色沥青与白色交通线绵延的远方,听着呼啸而过的汽车声,在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村民达林的眼中,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已经成为致富的希望。

作为中国人口最少民族的珞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东南部。由于居住偏远且交通不便,珞巴族群众长期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受益于安居工程,达林家新居通了水泥路。2009年西藏旅游部门向游客重点推介了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区,更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我们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非常洁净的河流,有一年四季盛开的鲜花,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风土人情。”达林高兴地说。

2009年,琼林村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发展旅游业,达林家办起了家庭旅馆。伴随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达林一边服务游客,一边摸索家庭旅馆的经营门道。通过向导游请教,加上自己的观察,达林逐步了解了游客的喜好,“比如药炖土鸡、竹编器皿,游客们对这些都喜欢得不得了,一天就能收入200多元”。

干部达瓦介绍,村里引进了雅江旅游公司开发南伊沟旅游,去年雅江旅游公司交给村上的资金达25万元。仅此一项,去年每户村民就分得5000元。现在该村40户人家中有38户人家从事旅游,今年下来每户收入将超过4万元。“谁说西藏偏远农牧区就代表着贫穷?我第一个反对。”达瓦说,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选好发展模式,偏远农牧区照样可以发展得很好。达瓦的话也印证了西藏的发展。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了4904元。

开放合作结硕果

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是西藏有名的木雕之乡。今年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离扎囊县城不到10公里处、散发着传统气息的扎其乡申藏村,该村71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木雕工艺。

“我们正准备和尼泊尔客商合作,搞‘订单’生产,将当地的传统木雕业做大做强。”正在此地调研的扎其乡党委书记仁青旺堆说。

在拉萨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北京太爱肽集团公司在内的16个招商项目正在这里集中开工建设。开建项目投资达130亿元,涉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藏医药业、通讯电子等多个领域。

“我们看重的是西藏独特的资源——牦牛骨与红景天。用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肽,红景天则用来生产高档饮料。”北京太爱肽集团公司董事长吴长海介绍,“再过6个月,我们在这里的生产线将投产。”

西藏的开放合作正加速进行。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世洵介绍,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藏医藏药、矿业、绿色饮料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作为亟待发展的支柱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过去,由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随着铁路、民航、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一批大型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世界屋脊”西藏。“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西藏正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通商要道。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对外开放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金世洵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藏自治区对外贸易实现逆势上涨,进出口总额达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这片被阳光拥抱的土地上,因为大开放大合作,曾经被贫困缠绕的土地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民生工程展画卷

昌都地区八宿县白玛镇丁卡村位于高山深处。这里一幢幢石木结构的传统藏式民居顺着山坡拔地而起,蜿蜒曲折的碎石路户户相连,灌溉水渠穿村而过。

记者走进村民仁青朗加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家具齐全,厨房干净整洁,让人仿佛置身都市人家。这样的住房条件,仁青朗加和其他村民以前都不敢想象。

“这几年,我们实施安居工程,国家补贴每户2万元左右,老百姓再投入一点,居住条件实现了根本改善。”八宿县县长刘莎说。

过去,住房、看病和就业曾是高原农牧区生活三大难题。2006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同时配套实施“八到农家”(水、电、讯、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到农家)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使21.98万户农牧民(占全区农牧民总户数的80%)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

截至2011年底,西藏全区累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33.87万户,174万农牧民受益,累计完成投资204亿元。如今,安居工程、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已成为西藏各族群众新的“吉祥三宝”。

民生是西藏长足发展的根本。从去年10月开始,西藏在全区开展了为期3年的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从自治区、地、县、乡4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藏中直单位和武警部队选派了2万多名干部,组成5451个工作队,进驻西藏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开展工作。

在日喀则地区定日县长所乡班久村,我们见到了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驻村工作队队长秦松茂。“去年10月驻村以来,我们已经为村民办了10件实事,包括帮助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帮助低保户修建房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修建库房,为全村解决兽药问题,修建便民路,办村办企业……”秦松茂掰着手指细数一件件实事。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已落实项目3个,项目资金33.7万元,为群众办实事经费支出10.9万元。

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村民次仁卓嘎说,从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工作队驻村至今,村里的道路变平整了,村容变整洁了,村民生活变富裕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文/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