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保事业结硕果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道路。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确立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9800万人,年均增加1089万人。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达35914万人,比2002年的25159万人增加了4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

积极的就业政策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就业格局。在就业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1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34.8:29.5:35.7。其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2002年的21.4%上升到2011年的29.5%,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2002年的28.6%增加到2011年的35.7%。

随着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第三产业更是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根据分析,在这些外出务工者中,有8000多万人拥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壮大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年来,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分别达到2.40万亿元、1.81万亿元和2.90万亿元。2009年到2010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社会保险领域首次实施对困难企业缓缴5项社会保险费、降低除养老保险外的4项社会保险费率,加大养老、医疗、失业3项社会保险补贴力度的措施,直接为企业减负807.7亿元,为6000万职工稳定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1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覆盖人群迅速扩大,保障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了改革的成果。

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比2001年分别增加100.18%、549.79%、38.27%、307.24%、302.0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