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的辉煌成就和巨大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10年辉煌成就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理论

抚今追昔,90余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我们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拼搏,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等。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回顾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10年来,我国正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近10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也难以搞上去。近10年来,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近10年来,我国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

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未来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能不能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好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就要继续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就要继续做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如今,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躲不开,更绕不过,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越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就,越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执笔:刘春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