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化水”沏“产业茶”
本报记者 齐 平 欧阳梦云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打一物。”主持人话音刚落,坐席里就有人大声回答:“茶!”

这是北京老舍茶馆为了迎接刚刚进入老舍茶馆的安化黑茶而举办的一场演出会上的场景。

日前,安化黑茶·老舍茶馆品鉴活动周在北京老舍茶馆启动,源自“中国黑茶之乡”的安化黑茶正式入驻老舍茶馆。来自湖南益阳的10家黑茶龙头企业集体亮相老舍茶馆,通过举办知识讲座、茶产品展示、茶艺、茶歌舞、千两茶制作工艺现场表演等活动,让海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安化黑茶,提升安化黑茶知名度、美誉度。

记者感到,对于湖南益阳来说,文化就是让当地的茶产业“开花”的活水。

益阳市委书记马勇介绍说,经过这几年的精心培育,安化黑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该市有茶园基地近30万亩,种茶农户达3.5万户,黑茶加工产量达4.5万吨,去年,实现黑茶产业综合产值40多亿元。

“这两年,随着黑茶的保健功能日渐被认知,行情日渐红火,但我们在市场推广中避免过度炒作,防止黑茶市场大起大落。”益阳市副市长彭建忠告诉记者,他们的着力点主要在抓基地、抓标准、抓品牌3方面。

那靠什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呢?靠文化。历史上,黑茶以边销为主,一吨也就能卖1万多元,现在经过包装和加工的创新,基本上价格在几十元、上百元一市斤。此次进驻老舍茶馆,也是益阳打出的一张“文化牌”。记者看到,老舍茶馆门前,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至今还有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这和黑茶的“平民精神”也是相通的。

目前,通过QS认证的安化黑茶生产加工企业64家。“湘丰茶叶”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创新,实现了无尘化生产,黑茶进入了“清洁时代”,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