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记者:在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进程中,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张韶春:今后一个时期,是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必须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的战略机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构筑推动安徽加速崛起的多极支撑。一是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崛起。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以产业承接为抓手、城镇发展为支撑、生态建设为保障,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密集带,打造引领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加快皖北发展步伐。把皖北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省市县联手、南北合作共建,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抓住皖北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的机遇,加快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不断缩小皖北地区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形成推动安徽崛起的新支撑。三是促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以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为核心,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经济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体系一体化进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聚合效应,形成整体优势。四是支持皖南和大别山区加快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扶贫开发“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提升安徽文化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把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五是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园区经济、特色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不断提高县域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记者:安徽在机制上如何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张韶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举措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自觉认识和行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突出分类指导和科学发展、加快转型的导向,引导各地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加快建立合肥经济圈和南北对口合作机制,协调推动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实施,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要探索建立有利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各地按照主体功能的定位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