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力科学发展 建设美好安徽
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宝顺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10.3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2632.8亿元,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12126亿元,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1亿元,增长18%;出口171亿美元,增长37.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8606元、6232元,分别增长17.8%和17.9%,迈入了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新阶段。

一是坚持转型发展,着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牢牢把握自主创新核心环节,立足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两大战略平台,扎实做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启动建设合芜蚌人才特区,谋划推进一批新型产学研实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去年全省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5家、1335家,均居中部首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八大领域,集中有限资源,强力持续推进,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062亿元,增长2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413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6.4%。

二是坚持固本强基,着力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安徽基础较为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扩大有效投入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和安徽实际紧密结合,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坚持不懈扩大有效投入,上马了一大批强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2007年至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以上。目前,外通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立,淮河流域防洪保安能力切实增强,江淮安澜目标基本实现,发展基础和条件显著提升。

三是坚持统筹理念,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1年粮食总产达313.5亿公斤,连续8年丰收、6年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61亿元,增长50.2%。主动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把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平稳顺利实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各地走各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目前,皖江城市带发展势头强劲,皖北地区发展速度持续多年高于全省,皖南和大别山区绿色优势不断彰显,多极支撑、共同发力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实践证明,谁能在改革开放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加快发展上优人一筹。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政府职能转变、城乡统筹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地方金融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体制环境。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2002年以来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3万亿元,外商直接投资223亿美元。

五是坚持富民优先,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按照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探索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发展民生事业,创造性实施民生工程,2007年至2011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21亿元,普惠全省6000多万城乡居民。增加居民收入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础,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突出抓好就业提升、创业富民、民生普惠和财富增值四大工程,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4.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组织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未来一个时期,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力争“十二五”时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实现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发展与民生的有机统一。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充分发挥文化体制改革领先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安徽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江淮大地山更青、水更绿,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