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水泥困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企业调研组

中经水泥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二季度,中经水泥产业景气指数为99.7,自2008年以来首次低于100点正常水平;中经水泥产业预警指数为79.9,自2008年以来首次进入显示行业运行偏冷的浅蓝灯区域。

遇到了什么问题呢?监测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5.74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8%;全国水泥销售收入为4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1%;全国水泥产业利润总额为248.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6%。就是说,产量和销售都在增加,但利润却大幅度下降,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水泥价格急剧下跌。中经水泥产业景气指数监测数据显示,二季度水泥产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为93.1,价格水平创下自2008年二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

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怎样应对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中经水泥产业景气指数企业调研点——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产能约3亿吨。我们采访了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水泥利润大幅下降背后

蕴含行业发展深层问题

调研组:水泥行业今年情况很特殊,二季度比一季度情况更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宋志平:水泥行业现在形势比较严峻。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作为基础原材料,水泥行业发展是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火车头”慢下来了,水泥企业还在往前“挤”,就很难消纳掉产能。第二,我们认为,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高潮想恢复到4万亿时期的水平是比较难的,增速也不可能再回复到过去的高峰期,所以作为一个和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水泥行业也遇到了问题。

重要的是水泥利润大幅下降背后还有着行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可用“多、散、乱”来概括。

所谓多,是指从水泥目前的产量、产能来看,已处在绝对过剩阶段。过去还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现在也不需要淡季储存了。过去,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缺水泥,现在那些地方甚至比沿海地区的人均水泥产能还要高。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水泥产能超过26亿吨,如果把潜在和在建的水泥项目都算进去可能超过30亿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全球现在水泥产能约35亿吨。从人均水泥量来看,即使在峰值期,欧美也就七八百公斤,韩国1吨多一点。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人均1.5吨,如果上述产能都完成,可能我们就超过人均2吨,潜在能力达到人均3吨,超过国际上通行的1吨,基本上是人家的3倍。这种状况既违反了常识,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即便我国的基础建设比别的国家规模大一些,但也没有那么多的用量。

所谓散,是指行业集中度仍然太低。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建材在水泥行业推动、带动了大规模的联合重组,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偏低。目前全国有四五千家水泥企业,规模前十家的企业集中度只有26%,而国际上这个平均数是70%。

所谓乱,是指无序竞争,打价格战。行业的集中度低,容易导致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去年由于限电引发限产,大企业认识相对一致,协同发展,水泥行业的效益还不错。今年以来,由于需求不旺,产能过剩,新增产能又集中释放,很多企业的价格已经打到成本价以下。

总的看,水泥行业已走过高速度增长时代。我们不应再寄望于政府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来拉动行业增长,也不能再继续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来走出困局,而是应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重速度到重效益,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

坚决减量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调研组:如何才能解决水泥行业“多、散、乱”问题?

宋志平:我认为出路是6个字——减量、整合、协同。

所谓减量,是要通过种种措施把产能控制住、减下来。减量的方法,第一要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小立窑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必须彻底淘汰,接下来的工作是逐步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的旋窑水泥。应该说,这几年淘汰力度还是很大的,像浙江、河南省前几年就完成了淘汰全部小立窑的工作,但也有一些省份的淘汰工作不够坚决和彻底。

第二要淘汰掉PC32.5等低标号水泥,向着高标号水泥的方向发展。低标号水泥在全世界几乎没人用了,其他国家最低标号都用到了PC42.5,而我们PC32.5水泥还占总量的60%,这也是小立窑滋生的土壤和存在的基础。

第三要坚决限制新增产能。水泥形成今天这样严重过剩的局面,并不是正常的市场投资行为所致,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成了重要推手,在缺少市场区域合理布局的同时,也没有对市场供需做认真的调研,结果经常发生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搞了水泥厂。现在,一方面行业产量过剩,另一方面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有增无减,不少地区还在上新的项目。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拿出勇气,制定政策,把现在所有的新项目统统停下来。

调研组: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的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还在增加。

宋志平:这很糟糕!水泥新增产能必须限制,不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做,高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能做。现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全球是一流的,设备配置水平在全球也是一流的。水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水泥装备也趋于完备。这样一个行业,不能找任何理由去搞重复建设。

水泥行业的投资门槛很高,投资量很大,而且又占有资源,一旦过剩会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财力的浪费。

减量的第四个方法是有组织地限产。所谓有组织地限产是理性的、有序的,有安排、有组织地适应“以销定产”,这样才会让这个行业有稳定合理的价格。现在我国水泥过剩了30%左右,也就是说一年大概应该有100天左右停产才能供销平衡,冬季市场淡季可以停下来,雨季销量不好也可以停下来,另外遇到阶段性市场疲软的时候,水泥生产也应该停下来,这样才能够减少库存,减少积压,减少资金的浪费,平衡产销关系,进而使行业健康发展。

水泥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对环境负荷相当大,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下一步水泥企业应该向着“高标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的产业链延伸。发达国家水泥产业的发展都经过了一个从高峰到减量发展的过程。我们国家水泥产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推进整合

提高产业集中度

调研组:您刚才谈到解决水泥行业问题的第二个出路是整合,大规模整合是否会形成垄断?

宋志平:整合是要进一步推动大集团在区域市场范围内的联合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这是解决行业散乱、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的根本方法,也是全世界水泥行业走过的道路。我们常讲市场中优胜劣汰,但无论对退出方、债权人还是利益关联方来讲,联合重组是最好的选择。

一提联合重组,大家就担心会不会形成垄断,其实现在我国很多行业都进入到一个整合时代。许多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都比我们要高很多。印度米塔尔几乎把整个欧洲的钢铁都重组了。像欧洲也只有五家大型水泥企业,日本只有3家大型水泥企业。发达国家基础原材料行业都是高度集中的,因为这个行业高度依赖资源能源,对环境有重大影响,不适合过度竞争,而只能是适度竞争。

国际同行总在讲提高企业的定价实力或议价能力,也就是说一个行业应该有一定的定价实力,所谓定价实力就是说如果原材料涨价,你能把原材料的价格传递出去,当然这并不是要盲目涨价。但只有行业有一定的集中度,企业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才有定价实力和议价能力。

过去五六年,中国建材集团大规模推动水泥企业联合重组,应该说有力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中国产业界进行联合重组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家现在也基本认同了中国建材集团走的这条道路。从发展看,整合还要加大力度。按照行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水泥集中度达到35%。

市场协同

解决无序竞争问题

调研组:现在人们对市场协同认识还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是价格串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宋志平:所谓市场协同就是强化自律,在行业协会推动下进行限产稳价,让竞争有序化、适度化和良性化。

市场协同的核心思想是以销定产、限产稳价。为什么?因为目前水泥产能已大大高于市场需求,过剩30%左右,而且到明年底还会再增加10%左右的产能。另外,从稳定价格来看,目前和钢铁、煤炭比,水泥的价格结构性超低。20年前每吨水泥的价格是两三百元,现在还是两三百元。可是钢材价格从每吨八九百元涨到四五千元。20年前煤价是每吨100元,一吨水泥可以买到两三吨煤,现在,煤价涨到八九百元,一吨煤反过来能买两三吨水泥。

水泥行业的市场协同能不能做成?去年水泥行业推动市场协同,使得水泥行业效益较好。实践证明,市场协同是能做成的,关键是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大企业要带头,认识要一致。去年和今年市场差不多,但是去年水泥价格能维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有5.6%的增长,但价格却大幅下滑,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协同没有坚持。我认为,最后大家还是要重新回到市场协同、限产稳价上来,让超低的水泥价格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恢复。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宗原材料制造业基本上都进入了过剩时代,我们面临的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问题。任何企业的决策者都是在客户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中寻找平衡,在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进行权衡。现在倾销式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实际上是没有照顾到投资者的利益。价格战对客户来讲也是双刃剑,竞争无序化产生的问题最终也会涉及客户和社会。此前,行业里是700公斤熟料做一吨水泥,而现在许多企业500公斤左右熟料做一吨水泥,这样的情况不转变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水泥行业要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以前常讲的“量本利”,就是在销量能充分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规模、降低单位固定费用而取得利润的经营模式。但在过剩情况下,产品已经销售困难,这时再去增加产量,不但无法降低固定费用,还增加了变动成本,使流动资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矛盾不再是量,因为量已经没有弹性了。我们提倡“价本利”,一方面保证合理价格,一方面降低成本,取得经济效益,坚持这个理念会使整个行业受益。

水泥行业的发展思路、运行规则、竞争模式等等,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垄断,而是恶性竞争,是过多过散过乱。因此,要抓住主要矛盾,使水泥行业回到健康轨道上来。

总体上说,解决“多”的问题,要拿出一些勇气来;解决“散”的问题,要拿出一些政策来;解决“乱”的问题,要拿出一些智慧来。

(本次调研组成员 崔书文 李予阳 祝君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